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高考资讯 > 高考信息 > 正文
中美高校招生的“考=录”与“考≠录”(2)
作者:半月谈网 来源:半月谈网 发布时间:2011-07-15 11:32

 

 

比如,一对夫妇向中新社记者讲述,他们的女儿学习优异,被保送上南京大学(招生办),但孩子想上北大,并且每次模拟考都超过北大录取线,于是做出决定,放弃南大,报考北大。但鬼使神差,高考分数却离北大录取线仅差一分。最后只好复读!

美国也有类似于“中国高考”的SAT,但这只是考试,与招生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每年进行七次,考题不是由高校出,成绩也不由高校评。许多美国顶尖大学在统计考生的SAT考试成绩时,不管你考多少次,只取最好的单科成绩。假如你1月、3月和6月各考一次,3月份英语(论坛)考得最好,6月数学考得好,证明你有这个能力,低分时可能其他偶然因素造成的。所以计算成绩时取3月份的英语成绩和6月份的数学成绩。

美国高校在录取新生时,要依据中学学业成绩、SAT成绩、入学申请书和推荐信、面试成绩和大学招生中的特殊标准。由此可见,SAT成绩在美国高校录取过程中只占很小的权重。

据了解,十多年前美国哈佛大学就曾把165个SAT满分的“高考状元”拒之门外,理由是综合素质较差,其实根本上还是美国高校的招生规则是“考≠录”。

一言以蔽之,中国高校招生中“抢生源”、“北约”“华约”之争等一切乱象,其根源在于“唯考分论”的录取制度。如能建立起“考≠录”的招生制度,争抢优质生源的“暗战”自会熄火,一切于此相关的乱象也会消失。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yezi ]
  相关阅读:  ·沈阳三高中生伤同学落法网 法律“放”他们高考  ·艺考生需战胜自卑心理 制定循序渐进复习计划  ·生源骤减 本科扩招 政策瓶颈 考验艺术高职院校  ·学生高考后苦恼多:“上大学突然不会学习了”  ·上海师大来自23省市5200余名新生顺利入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