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搜索“高考(微博)房”“中考房”就可以找到很多“状元房”、“风水房”一类的链接。家长为了图吉利,宁愿多花些钱也要让孩子住进这“状元房”之中,但记者发现,这些“状元房”多是虚幌。专家提醒,避免考生对新环境不适应,考生最好还是住在家里。 有了中考高考,就有寄生着的“中考经济”“高考经济”。借助于中考、高考的全民关注力,以各种名义拉动商业需求,本也符合市场规律。比如,提供环境更好的学生房,安全的营养餐,甚至各种辅导班、学习班,都符合刺激消费的题中义。但“状元房”之类的噱头,加剧的却是价值指向的异化——当中考、高考目的、人生追求,都缩成“状元”的意图时,“唯状元是举”势必导致高考观的失范。 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中考、高考竞争中,淡化对功名的盲目追逐,以纾解考生的重负,尤为重要。事实上,中考、高考这种选拔标准,虽有缺陷,但却是公平选拔的次优方式。当它的指挥棒效应愈演愈烈,势必带来错位的“高考膜拜”。;而“唯状元是举”,则会使人生路变得窄。 话说回来,“状元经济”有诸多表现形式,从之前的“状元内裤”,到后来的“状元奖励”,再到时下的“状元香”,及至“状元房”,都不过是同一物象的形式翻新。“状元经济”越疯狂,社会的价值迷失就越厉害。裹挟在其间的,是考生、家长和学校们。当“状元经济”升级了“状元崇拜”,而“状元崇拜”又催热了“状元经济”,二者势必陷入恶性循环。“状元崇拜”会固化分数重要性,将人以考分为标尺,量出个三六九等。在“状元热”中,“非状元”们的情感被漠视,利益被忽略;考生间的禀赋差异,也被放大。 商业本身取决于供需关系,“状元经济”在商业领域本没原罪。但在社会价值层面,过分炒作,会导致已经偏失的价值标准愈加失衡。在此角度上,批评“状元房”,只盯着其敛财本质远远不够,更应思考衍生“状元热”的衍生土壤。尽管说,“状元热”在近年来,已经降温不少,但它在人们心里的根深蒂固,仍难以消弭。当“状元热”勾画出人们的功利化追求,让其坠入一场争名夺利的癫狂游戏中,谁能说,它只是寄寓了一种美好期许?时至今日,“状元”还如此受宠,这不能不让人感慨,时下的成功观的逼仄,都掉进了病态的泥坑。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一中学生高考前“释放压力” 撕碎试卷尽情洒下
·2012年上海中考暂且无法安排就近高中入学
·四川内江6月11至13日中考 普高招生率55.8%
·唐山市中考填报志愿时间:6月11至6月13日
·安徽:“性教育”将纳入中小学心理健康必修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