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高校自主招生大战又打响了。连着两个周末,千分考,“北约”、“华约”、“同盟”三大联盟考试,以及部分重点大学各自的自主招生笔试集中举行,考生连轴赶场,通过笔试的考生接下来还要参加面试。考场外,媒体记者采访考生和家长,听到最多的一个字是——“累”。 作为高考(微博)制度的补充,高校自主招生已进入第十个年头。改革之初,自主招生怀着“打破高考一考定终身,帮助重点大学选拔适合的人才,推动中学素质教育”的初衷;然而,十年过去了,自主招生固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弊端也日益凸显,包括加重中学和考生负担、依然以笔试成绩选拔学生、“掐尖”争夺愈演愈烈、优秀考生选择权并未扩大等。这几年,随着名牌大学、重点大学自主招生不断扩容,中学、考生和家长对此的抱怨声日益增大,专家学者对于完善自主招生也提了不少建设性意见,但依然不见改观,为何?笔者认为,我们的一些名校还是缺乏“俯下身来”倾听“民声”的精神。 俯下身来,大学需要多听听考生和家长的意见。当名校自主招生名额远远超过通过高考“裸考”录取的名额时,许多考生不得不被裹挟到自主招生的“大潮”中去。然而,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与高考是两种模式和风格,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考生必须两类考试都要应付,势必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然而,大量付出后,优秀考生最终也只能收到一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而不能同时收到几所大学录取通知书,不能根据自己的专业爱好、学校教学设置、奖学金额度等来作选择。即便是哈佛这样的世界名校,也会面临发出一百张录取通知书,只来六七十人的情况,也面临着社会竞争,我们的大学为何不可?考生和家长的这些意见提了多年,为何起不了多大作用?因为重点大学是高等教育稀缺资源,在现有招生制度“保护”下,不愁招不到好生源;一些名校博弈自主招生,是希望抢先一步把“最好”的学生揽入怀中。 俯下身来,大学需要多听听中学的意见。中学与大学教育更好地衔接,才有利于人才培养。而目前的情况是,大学自主招生“高高在上”,中学不得不“跟风”教学——一边要按常规进行高考复习迎考,一边要给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开小灶”培训。中学老师希望拿到高校往年自主招生考题,据此了解高校选拔人才的标准,但这些考题一直处于“保密状态”,据说是为了防止中学搞应试教育——大学与中学如此“脱节”,最终损害的是人才培养质量。 俯下身来,大学和教育部门需要多听专家学者、社会各方的意见。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确需要慎之又慎;而且,每一项改革都无法让所有人群满意,总会有某方面不足,这确实需要社会各方给予理解。但若是一项招生改革实行多年后,偏离了它原本的良好初衷,越来越多地遭受社会诟病,那么相关部门和学校就应该好好反思,广纳良言,积极改革;而不是固守己见、不愿改变,也不能以这项改革太难,多方利益难摆平为由而举步不前。 俯下身来,其实也是大学的一份社会责任。说到底,教育改革是项系统工程,小学、中学、大学环环相扣,各类学校各司其职,没有“高下”之分。无论是名牌大学,还是一般大学,都是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为己任,其招生和办学,都应该虚心听取社会评价,并不断改进和完善。期盼大学在自主招生改革中多一点“群众观”,这样改革之路才能走得更顺畅。 (解放日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自主招生:赶考家长称“不怕考就怕没机会”
·自主招生考生考试有感:我报考 我收获
·自主招生考试是否可以“俯下身来”
·“自主招生”考试的走样变形究竟为何
·安徽省:高职院校启动自主招生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