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科教新闻 > 百家争鸣 > 正文
高校教师分配失衡值得正视
作者:孙勇 来源:河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0-11-09 12:08

在近日举办的2010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认为,“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比任何时候都更严重地侵蚀着教育的肌体”,原因是仅仅靠国家规定的工资收入,高校教师的待遇太差,因此忙于工资外的“创收”和“业务提成”。他呼吁国家对教育加大投入,大幅度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见11月2日《北京晨报》)

  所谓“高薪养廉”,是针对特定人群的腐败欲望进行赎买。不过“根叔”谈的并不是这个老调,他强调是要摆正学术与行政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框架下,着重探讨的是如何理顺分配机制,让教师有机会在教育、学术的事业中得到对等的回报,不至于没机会去“捞钱”。虽说,高校教师忙于捞外快,并不能完全和工资低画等号,但教师忙于捞外快,至少暴露出收入分配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实事求是地说,近几年,由于CPI增幅较大,生活消费支出压力大,教师的工资收入水平并不高。尽管目前很多教师的实际收入还算体面,却是往往建立在工资外的“创收”或“不务正业”上。之所以出现此种状况,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源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够公平。 

  对“根叔”提出的“低工资逼教师不搞学术捞外快”的说法,如果理性地看,这样概括并无不妥。做学问和“捞外快”,并非水火不容,作为大学教师,闲暇之时借助自己的才华和知识捞一点外快,有啥不可?再者,如果现有的分配机制并不是鼓励教师去搞学术,而是驱使着他们纷纷捞取外快,只能说,社会的资源分配体制出现了问题。一旦一个行业的分配机制出现问题,甚至倒错,那么这个行业差不多就失去了自己的导向。

  生活体面并不一定要发多高的工资,而起码相应的回报一定要对等。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在教育、学术事业上没有长远的期望值,找不到回报感,那他就很容易变成“捞钱族”。(孙勇)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dongdong]
  相关阅读:  ·浙江大学:院士出任大一新生班主任  ·学者热议:个性教育能解决教育不公吗?  ·求职应聘的过程中 简历高度相似 优才难以胜出  ·高校录取通知书拼“个性” 是作秀还是创新?  ·北京市无小学生性教材编写计划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