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科教新闻 > 百家争鸣 > 正文
高校录取通知书拼“个性” 是作秀还是创新?
作者:蒋夫尔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1-08-24 16:18

  新闻回放

  目前高考录取工作已接近尾声,各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已在陆续发送中。部分高校今年推出的录取通知书,淘宝版、游戏版、手写版、存折版、抒情版等,花样繁多,颇具个性,让考生耳目一新。对此,一些考生和家长认为,脱下“正装”的录取通知书太过花哨、华而不实;也有专家表示,与在录取通知书上别出心裁相比,更期待这种创新的理念能在今后学校的教育和教学中看到。

 

  各种版本录取通知书让考生耳目一新

  “邹涛,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南理工,不错的哦!奖学金很丰厚哦!门口就有地铁哦!景色宜人,读书圣地哦!亲,交不起学费也没有关系哦!我们有‘绿色通道’哦!……”

  近日,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高三(10)班学生邹涛收到了南京理工大学的录取短信,第一眼看到短信内容,他感觉自己被“电”到了:“天哪,这所大学这么‘潮’啊,太有趣啦!”邹涛告诉记者,“没想到一贯严肃的大学录取通知也可以做得这么有创意!”

  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高三(14)班学生王安琪拿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让她意想不到的是,里面还附赠了一张名为“北大英雄”的游戏光盘。她发现,这张光盘主要由“北大漫记”、“出发”、“预习北大”和“北大英雄”四部分组成。其中,“北大漫记”是一系列漫画,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展示大学生活;“出发”是北大学子饰演的一部六集情景剧;“预习北大”是一本电子书,主要介绍北大及其校园社团、住宿等学生生活情况。

  记者采访发现,相对于“某某同学你被我校录取到某系某专业学习,请于×月×日入学报到”的传统录取通知书,如今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颇具创意。中山大学教授篆书手写“录取通知书”,华南理工大学附上校园生活地图,上海财大把通知书设计成“存折”,都受到了考生的欢迎。“惊喜,没想到,确实不错,挺好的,有创意。”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学生用这样的词语来评价个性化的通知书。

  “有创意”符合中学生的心理需求

  “个性化的录取通知书抓住了中学生的心理,‘有创意’符合当代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能够得到学生认可。”新疆社会学者张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张峰认为,由于网络的发展,中学生接触的信息量与过去相比大了很多,特别是时尚新潮的信息,不停地在他们面前出现。各种有创意的东西都是中学生愿意接受并认可的。因为新奇,因为出乎意料,这些惊喜符合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

  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学生李芳认为,过分死板的东西不大容易被中学生接受。现在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很多想法也与过去不同,所以看到有创意的东西,总是能够激发起自己的好奇心。

  拿到某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乌鲁木齐八一中学学生赵丝雨认为,当今社会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个性化的录取通知书带有时代气息,紧跟潮流,不仅让人看了有愉悦感,还能迅速拉近高校与新生之间的距离。

  乌鲁木齐八一中学教师吴玲很赞同高校录取通知书的这些变化。她认为,彰显个性的高校录取通知书与当下年轻人追求时尚的特点相呼应,亲和力十足,尤其是一些配合专业和育人目标的设计理念更是大大提升其高度,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寓意,认真规划好自己的未来之路。

  为高校转变教育理念带来启示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与学生相比,家长对个性化录取通知书存在较多不同的看法。

  乌鲁木齐一位王姓家长看到儿子的个性化录取通知书后说:“这种录取通知书太花哨了,高考录取是严肃的事情,不应该用调侃的口吻来表达。”但也有部分家长认为,有所改革是好的。从录取通知书个性化的细节可以看出高校谋求变革的意愿。

  对此,张峰认为,个性化录取通知书的出现,实质上是高校在服务学生工作中的一种创新做法。呆板的录取通知书,当然可以达到录取通知书传递信息的目的,但高校也知道,如今的学生在思维方式、看待问题、对待新事物等方面,都与以前的学生有了很大的不同。作为高校,迎合学生这一点是没有错的。但也不能太过头了,否则有哗众取宠之嫌。

  学生们对个性化录取通知的认可和给予的积极评价,让张峰看到了学生对创新理念的认同。张峰告诉记者,创新不是每个人都能认同的,但作为中学生,他们对个性化通知书的认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中学生对创新理念的认同和追求,这与当代教育改革有关。高校应该以个性化录取通知书为契机,转变教育理念和方式,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工作,教育效果一定不会差。这是个性化录取通知书带来的最大启示。

  一位专家表示,与在录取通知书上别出心裁相比,更期待这种创新的理念能在今后学校的教育和教学中看到。一所高校只有在教育制度、教学方式上让学生感到温暖和亲近、感到钦敬和向往、感到知不足而后学,这才是一所成功的学校,才是一个真正让学生成长进步修身提质的殿堂。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浙江大学:院士出任大一新生班主任  ·学者热议:个性教育能解决教育不公吗?  ·求职应聘的过程中 简历高度相似 优才难以胜出  ·高校录取通知书拼“个性” 是作秀还是创新?  ·北京市无小学生性教材编写计划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