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该寻找第三条路——让孩子们适应学习也得到真正的快乐。 ——远东二中刘老师 只有通过学校、家长、社会和学生自己的合力,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而不是产品。 ——网友 教育大环境就是这样,孩子就需要适应这个环境。 ——家长阴先生 有个性的老师才有个性的学生,才会有个性化的人才。 ——作家叶开 希望教育能让我们成为人格健全的人。 ——杨林柯的学生 真正搞教育的人关注的是人性,是孩子未来的发展。 ——中学聂老师 一封中学语文老师写给学生和家长的“万言信”,掀起了讨论和反思的热潮。昨日上午,两部热线一开通,读者的电话就接连不断地打了进来。在打进热线的读者中除了学生家长之外,很多老师也就这封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众多的热线中,大部分读者被这封信深深感动,表示支持杨林柯的教育观点,也有部分读者持反对的意见。 编者按不可否认,杨林柯老师“万言信”中所表现的教育理念,也仅是“一家之言”。但当“一家之言”得到热烈回应之后,我们也不难看出,他道出了众多学生家长及教师的心声。语文教学是一门需要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艺术,教育纲要及课程标准中也一再如是强调。但遗憾的是,在现实中,我们却常常只顾“工具”,不顾“人文”,甚至,“工具”还常常扭曲为“功利”。因此,苦于“功利化”教育的家长们,遇到杨林柯,自然是眼前一亮。 在昨日反响热烈的电话中,以及雪片般飞来的信函中,我们可以看到,相当多的家长赞成杨老师的教育理念,不过在高考(微博)成绩成为最重要评价杠杆的背景下,诸多家长更愿意向现实妥协,并对杨老师的教育理念心存疑虑。我们理解一位老师的苦心孤诣,也理解家长们的焦灼与担心。 回到我们刊发这封信的初衷,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包括家长、学生、老师、教育行政主管者,一起参与到讨论中来,共同讨论,究竟什么才是好的教育?中国孩子需要什么教育? 是的,批判是可以轻松的。然而,只批判不建设,却是没有意义的。杨林柯老师是一个思考者,也是一个行动者。如今,我们希望借“万言信”这个“引子”,搭建一个理性讨论问题的平台。让我们一起理性思考,为中国教育的未来寻找真实可行的道路。为呼吁多年的教育理念改革探寻出路。念念系之,因为这是无数青年人的未来,是这个国家的未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2012泰州中考报名时间:2月24日至28日
·2012年宿迁中考考试科目安排
·2012年宿迁中考报名:3月1日至3月6日
·2012台州中考报名时间:2012年3月21日至23日
·2012嘉兴中考报名时间:2月10日至3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