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俎代庖的选择,是否是明智的 但家长们的疯狂远不止于做些细碎的工作。 几大名校自主招生考试的考场门口,也是尖子生家长难得的聚会之所。陪考等待时,不少父母热烈地交流着自己的“阶段性成功”经验——考名校还只是第一步,让孩子走上自己事先规划的正轨,需要“技巧”。 “我女儿说喜欢法律,我就告诉她,现在读法律失业率很高的,工作都难找。更何况她在年级里排名靠前,怎么样都要先进名校再说,专业可以慢慢挑。”复旦自主招生面试现场,一位考生妈妈和记者闲聊时,直呼孩子“不懂事”。“小孩懂什么,她喜欢的东西很可能出来就是坐冷板凳或者失业。”这位母亲眼下很欣慰,因为女儿已经舍弃了另一所大学,顺着她的意向报考名校。而她也“趁胜追击”,帮孩子选定了专业。“报考经管类,将来好就业”。 现场也有一位考生爸爸看似很“开明”,自称“从不过问孩子填专业的事情”。他的孩子第一志愿填报复旦大学数学专业,这位爸爸觉得非常满意。在他看来,不管是今后出国深造还是找工作,选数学属于“可进可退”。 但记者和这位爸爸多攀谈了几句,这才发现,这类家长或许是那种循循善诱型的“专制”。“我儿子其实化学更好,参加过竞赛的。我在家里给他‘洗脑子’,以后要是毕业了去化工行业,难免要和毒气、废气打交道,对身体不好……”孩子选读化学的志向,估计就此“黄”了。 在考点外采访,记者听到了很多“考生故事”:有的家长劝说孩子“弃文从理”;有的家长包揽孩子的专业志愿填报;也有的家长已经为孩子想好了退路,一旦考名校失败,立刻启动出国计划…… 缠绕在这些家长心头的,是无尽的焦虑:生怕孩子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生怕孩子已经走到了名校的门口,却与名校失之交臂。以至于有记者采访复旦“望道计划”面试时,就有考生家长向学校投诉:“把面试内容登出去,后面考的孩子就占便宜了,我们的孩子不就吃亏了吗?” 越是焦虑的家长,通常也越是敏感,考场的温度、周边的环境、汽车的喇叭……什么都让他们担心会影响孩子的发挥。可问题是,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家长们的“包管包办”到底何时才算尽头呢?(记者 樊丽萍) (文汇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自招评论:高校自招雷人怪题能否选拔人才
·湖北省高校自招爱偏才 网上报名最早明日结束
·内地63所高校免试招港生开始网上报名
·自招密集“陪考大军”升级 家长成考试一部分
·高考评论:高考改革应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