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高考资讯 > 自主招生 > 正文
农大校长再批自主招生 建议增加一次高考(2)
作者:周逸梅 来源:京华时报 发布时间:2011-02-27 12:10

自主招生与高考改革的再思考全文

去年12月初,我在本校校园网上发表了题为《关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认识》的一篇文章,对目前自主招生做法的科学性和公平性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改革建议思路。该文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不少媒体和有关专家,都对我的观点进行了报道(包括加了相当“醒目”的标题)、解读或评论。其中绝大部分报道和评论,是集中在公平性问题上,而对科学性和最重要的改革建议部分,却很少提及。出于各种原因,我谢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要求。这里,在前文的基础上,对于如何改革的问题,再谈几点思考,既是对媒体采访要求的一个集中回应,也是进一步抛砖引玉。

 

在讨论具体的改革建议之前,需要先澄清相关理念,对一些观点和看法进行辨析。

第一,目标与手段。任何改革,本身都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实现某个目的的手段。有关高考改革,似乎形成了一种氛围,让人觉得自主招生就是改革,改革就是自主招生;对自主招生提出疑问,就有反对改革之嫌,就是保守。我的疑问并不是针对自主招生的理念,不是否定高校的自主招生权力,更不是反对自主招生所要实现的目标,而是认为现在的做法不能够有效实现所宣称的目标,需要改进和改革。

第二,分数与能力。自主招生有一个基本假定:高考成绩不足以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有的学生是高分低能,有的则是低分高能。自主招生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专门的笔试和面试,把这些素质好和能力强的学生挑选出来,给他们加些分,让他们在高考分数不够时,也能够被录取。这里要注意几点:一是就学生总体而言,分数与能力绝对是正相关的;说分数不能够充分反映能力,仅仅是就很少数人而言是正确的。二是总分数可能不足以充分反映能力,还应看成绩结构,看单科成绩。三是能力的比较无法绝对化和量化,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数理思维能力强,两者之间无法进行绝对定量比较。四是考试发挥是否失常,也反映出考生的心理素质。此外,高考是“一考定终身”的说法,也并不准确。今年考不好,明年还可以再考。没有考上北大清华,也不意味着就一辈子不能成才了。

第三,掐尖与拔苗。有人认为,一些名校热衷于自主招生,是为了掐尖——抢尖子学生。可能一些学校也确有此意。如果只有一所学校自主招生,那么可能会有掐尖效果。不过,在有80所学校都自主招生的情况下,最终效果实际上是相互抵消掉了的。事实上,以往通过自主招生锁定的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是低分(低于学校的普通录取分数线)录进来的,所以,实际效果可能不是掐尖,而是“拔苗”。

第四,全才与偏才。在对中学阶段教育的讨论中,人们强调要让学生全面发展,不能文理分科。但是,在高考改革的讨论中,却又强调要发明出一种制度,对偏才给予特别关照。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资质禀赋和擅长偏好,绝大部分人都是偏才,只不过是程度不同,或者自我认知不同。极端的偏才,只能是个案。好的高考制度,应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其所好和专其所长,而不是仅仅考虑个案。至于个案,只能就个案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决定。个案如果特殊到普遍认可的程度,相应的决策也就不会有公平性的疑问了。

第五,学生与学校。科学合理的高考制度安排,应当能够同时兼顾学校要求和学生利益。两者的选择,都受到一定的约束。对学校的约束,是学生的志愿,是优秀学生的选择态度。对学生的约束,是其考试(包括面试)成绩。只要能够让成绩好的学生优先选择,就是最大的公平;只要能够让学生按照其成绩被相称志愿的学校录取,就是对学生利益的最大保护。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接到多少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最后需要的,就是一个——他认为其中最好的一个。只要给他权利,让他能够按照自己的成绩,选择最喜欢上的学校,就足够了。他并不需要得到许多份纸质录取通知书,再在其中挑选出一份。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吉林理科状元裸分701分 已通过北大自主招生  ·北京2012自主招生名师解读会19日成功举行  ·学校自主招生考试摆乌龙 填空题直接印出答案  ·全国已有80所高校试点自主招生 官方支持联考  ·上海大学自主招生“放权”多项变革惠及考生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