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支持 于社会无害 这则新闻引起广泛质疑甚至批评,认为“抹杀孩子天性”云云。而我以为,这则新闻其实非常平常,不知何以触动大家的哪根神经? 首先,人与人是有区别的,有人发蒙较早,有人开悟较晚。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五岁便能做诗;孔融五岁,能让梨。方仲永后来成了“伤仲永”;而众所周知的新中国第一神童宁铂,最后是看破红尘出家发蒙的早晚,并不代表今后一定会有“世人认可的成就”。然而,和同龄的儿童相比,这些“神童”在一定时期确实有不同寻常之处,这种区别不该单纯看作是:人为的“渗透和培养”。 其次,“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黄艺博2岁起就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现已发表100多篇文章,这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按常理也许“不应该发生”,但如果父母、家人有看《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或者写文章的习惯,孩子耳濡目染,于是喜欢看《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写文章,这种未必是“渗透和培养”的“不扶而直”应该可以发生。 而且,“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理想是“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这错了吗?这就一定是在“说假话”?! 家长称黄艺博的这些习惯和兴趣是“天性”,并非有意培养这样的表述可能并不准确,因为,这种“天性”毕竟是“后天养成”的,但表述的内容应该是可能发生的事实。 如果非要抹杀人与人先天的区别,而断言这孩子现状的“优秀”一定是“灌输”而成,那么,不妨请你也来“灌输”“灌输”自家的孩子,这毕竟于社会无害啊!请实事求是看问题,别“愤青”,也别嫉妒! 张渤宁 观察 就当娱乐新闻看吧 与大多数孩子不得不将大量嬉戏时间花在英语(论坛)班、舞蹈班、奥数班等各种各样的特长相比,黄艺博的爱好可谓另类。也不知道那些上班就忙着上网、聊天、偷菜、炒股、吃早点的政府官员有没有时间看《新闻联播》,黄艺博从两岁就开始看了,并且一看就喜欢上了。在他眼里,《新闻联播》比动画片热闹,《人民日报》比漫画书有意思!要“中华民族之复兴,续写汉唐之盛事”是何等的气魄,曾几何时树立远大目标是我们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可是万事都该有度,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如果历史的重担要压在一个初一孩子的身上是多么荒唐。这似乎也暗示了如今教育的缺憾。 我并不想苛责孩子,毕竟童年时我们都有过美丽的梦想,可是那些将孩子们的理想无限放大并借机炒作,别有用心的人应该得到谴责,导向的失误会葬送良种佳苗,仲永就是例子。我也不愿意给孩子扣上个爱慕虚荣的大帽子,因为这不是他的错。当今的社会这样那样的“神童”层出不穷,也许有智力进化的原因,也许有媒体快速传播的原因,可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当今娱乐文化导向下的快速成名热。财富和名气得到应该只有智慧和美德才能得到的尊敬和钦佩,对前者的狂热追求造成了全社会的道德失衡这才是关键所在。所以,这则新闻,大家也就权当娱乐新闻看吧。任超文 |
[发布者:yezi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