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建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为了建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应当首先打破导师聘任终身制。导师遴选机制要创新,要实行导师上岗遴选制度,改革传统的和变相的导师终身制度,淡化“博导”、“硕导”概念,建设一支能上能下、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动态导师队伍。第二,实行研究生导师组制度。实行联合培养,共同孵化,在导师小组的指导下,把研究生从师徒制的体系变成多学科交叉的引导方式。第三,建立研究生导师上岗培训制。重视和发挥老教授、老专家在学术承传等方面的传帮带作用,加强新任导师的上岗培训,让他们听取老导师介绍指导研究生的经验,了解新时期研究生培养的宗旨和目标、导师的基本职责、与学生相处的经验、对学生的要求与责任、因材施教的经验等,了解关于研究生招生、培养及学位授予等方面的有关规定。第四,吸纳国内外优秀学术资源,强化导师队伍建设。多方吸纳人才,特别是充实有国际教育背景的专家、具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实业家、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的技术精英,形成多元化、高学术含量的专兼职导师队伍。 ——王伟《导师队伍建设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汇报制度将导师工作落到实处 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要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导师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精湛的业务素质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此,应做到:第一,加强师德建设。第二,加强制度建设,使导师素质提升走上制度化轨道。可以实施汇报制度。一是建立学生向导师定期汇报制度,至少每月汇报一次,既要汇报学习科研情况,又要汇报思想状况。二是系或教研室也要建立导师定期汇报制度,导师要定期向所在单位和研究生处汇报履职情况。这样既可以促使导师将育人工作真正重视起来,落到实处,又可以促进导师间的交流学习。学校也要设专人负责,对教书育人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第三,严格导师的审批、考核和遴选。第四,加强培养,做好导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促进交流,共同提高导师业务素质。第五,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导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实行规范化聘任,激活研究生导师队伍;落实岗位责任制,增强导师的自我约束;坚持研究生导师的动态管理,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在竞争中组建团队,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 ——支戈壁、黄华《论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导师队伍建设》 把握导师队伍建设四个主要环节 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业务精良、品德高尚、勇于创新的导师队伍,应把握好以下四个主要环节:第一,遴选。包括完善导师遴选制度,按学科所需设置导师岗位,制订选拔导师的量化标准,导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化。第二,业务能力的提高。应提高导师的创新能力,加强青年导师的培训与交流,加强导师在学科前沿上的研究。第三,政治思想素质的提升。应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同时着重加强导师师德建设。第四,考核激励。考核导师重在考核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导师培养研究生从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中期考核,到学位论文及答辩等全过程,环环相扣,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论文不能按期完成。这期间导师对学生来说是第一责任人。培养质量的最终学术体现应是学生的论文,它包括毕业学位论文及在杂志上、会议上发表的与所做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高英《把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四个主要环节》 完善研究生导师的管理和评估制度 应对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必须完善其管理制度。第一,研究生导师遴选必须坚持严格的选聘标准、条件与灵活的选聘机制相结合。第二,导师培训形式多样化。高校应制订相应的政策,建立导师学术休假制度,在招收几届研究生后,可以进行学术休假。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确保永远站在学术前沿,视野开阔,更好地指导研究生。第三,坚持和完善导师评估制度。在研究生导师的评估中,必须制订科学、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指标体系。导师评估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奖惩和优胜劣汰,而是为了帮助导师更好地发展、完善自己。因而评估中要突出导师的主动参与性,使导师主动参与到导师评估指标体系的制订过程、评估结果的反馈等过一系列评估过程中,使评估的制度更加完善。另外,评估过程中尽量避免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导师,否则会导致导师评价指标被固化、程序化和测量化,从而束缚研究生导师的个性和创造性。 ——邵新春、宋园园《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
[发布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