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 考研之近亲繁殖 天津某名校物理学院光学专业:12个人报考本校,考上9个,考取比例为75%;3个报考外校,考上一个,考取比例为33%。天津某理工学院外语专业:5个报考本校,考上1个,考取比例为20%;4个报考外校,没有人考上。武汉某名校新闻专业:23个报考本校,3个没考上,考取比例为87%;16个报考外校,考上3个,考取比例不到20%。 几乎所有考研学子都知道,考研尽可能地先找导师。许多跨校考生在报考前,都会想方设法到报考学校找熟人,找导师,找资料,找信息,找关系。“你为什么不报考本校?考名校你有熟人 无可否认,跨校报考的 但是,从导师的角度上说,导师个人好恶和本人所从事专业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他们对研究生的选拔,由于他们对本校的学生情况比较熟悉,有些名校的导师不喜欢招收外校学生,因为他们觉得外校学生虽然分数高,但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还是信任一手调教的本校弟子,所以导师们更倾向于录取本校的考生,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它会影响外校外地考生的录取情况。而本校学生经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对这些老师的观点、习惯都比较了解,而且,本校学生与导师们的关系都处理得很好,考前就有可能得到了某些专业课考试信息,本校学生专业课就占有很大优势。 在获取信息方面,外校考生也处于劣势。各校对外公开的招生专业目录仅有专业名称与考试科目寥寥几项。相关的招生录取比例、自费和公费名额、保送名额等则少有提 有的学校的“土政策”更是直接歧视外校生。最近听说了有关武汉某高校在研究生招生录取中的额外的加分制度,该校规定,考生是从它划定的“12所名校”本科毕业的,可以加15分,这15分是在笔试和复试成绩加权和加总后额外加15分,是不经过任何加权的15分。12所名校当然就是公众耳熟能详的北大、清华、中科大等等,当然还有它自己。仔细想想,清华、北大等“12所名校”的本科生,除了该校的学生,有多少人会报考这所学校的研究生 导师爱招本校学生、排斥外校学生的“近亲繁殖”现象从来就没有逸出过人们的视野;一些考生与导师私下交易以获取特殊 对于考研中的近亲繁殖,我们考生实在改变不了什么。如下建议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第一,知己知彼,考生应该对自己的实力和兴趣特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同时对自己所选择的院校和导师的学术地位、历年的报考录取情况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切莫盲目行事。有的学校有的专业近年录取的学生大多是本校弟子,对于这样的学校和专业,如果不是实力强大,最好别报考。第二,跨校跨专业报考的考生应注意专业课的复习,要注意所报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理论动态或动向,立足于书本知识,但不能局限于这些知识。不能死读书,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让导师赏识你。 |
[发布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