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清华、北大、人大这样的北京知名高校里打听,几乎所有的人对那些“混迹”于此的外校、外地考研学生都不陌生,老师、学生、管理人员对北漂考研族早已“见怪不怪”。 “有时候上自习会找不到位子,你一打听有些就是外校的。”一名清华大学的同学告诉笔者。在一些网络BBS上,外地考研生常常给人们留下这样一个印象: ![]() ![]() “其实也算不上冲击吧,但 ![]() ![]() 然而,在走访中几乎没有考研的学生交钱办理过这样的听课证,“我们一个月不到1000元的生活费,都是伸手跟家里要的,租房、吃饭、买资料,哪还有钱办这个啊?”正在准备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的郝尘说。就这样,“蹭课”,在北漂考研族中成为一种听课的普遍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专业历来是考研的热门。人大的法学专业课也因此常常出现“爆满”的场 ![]() ![]() 管理确实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让高校头疼,也让外地的考研生头疼,“学校的教学楼一般都会有门卫,北大的教学楼需要刷卡才能进,我们想进去学习,一般要钻北大学生进门的空,跟着混进去。”准备考北大的王梅说。 对此,一位高校后勤的负责同志是这样解释的,“假期和平时我们一般都会查学生的证件,尤其是假期,我希望那些外地考研的同学能够理解,一方面是因为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需要首先保证本校同学的学习需求,但主要是出于学校安全的考虑,教学楼人来人往,要是社会上的人混进来闹事或者行窃会给学校造成很大影响,查证也主要是为了这个目的。” 郝尘就从来没有进不去楼的麻烦,他每天进教学楼,都会主动和门口的保安打招呼,“你总来,他知道你不是坏人,也就不会拦你了。” 此外,作为高校的学生,除了偶尔会感觉外校人“抢”了自己的座位以外,笔者采访的多数人也对外地考研生抱支持的态度。“跟本校的学生比,他们真的很用功。我们文科生其实平时上自习不是很多,学校的教室除了考试期间平时也挺宽裕,谁要是觉得占了你的座,你就 ![]() |
[发布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