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关也,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教育文综项目负责人,主讲高考(微博)历史。 第一部分 12. 下列各项属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D.“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答案】 B 【试题解析】 中国古代思想,是课改后高考历史考查的重点。2010年,北京卷考到了韩非子和董仲舒。2011年出现了黄宗羲。这类题目的困难,通常是因由于题干或选项中出现了古代典籍中的原文,而学生又无法正确理解文言文,所导致的。解题思路则非常明确,就是要熟悉每一位哲学家对应的关键字词。例如董仲舒,他的思想主要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三纲五常”,“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等。B选项与董仲舒的观点契合。此题具有一定难度。 A选项出自《老子》,“道法自然”是典型的道家思想。在岳麓版教材必修三中亦有明确记载。 B选项出自《汉书·董仲舒》传中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天不变道亦不变”之“道”,是儒家之道,核心为“三纲五常”。董仲舒认为人伦道德,天经地义,绝对不能够更改。 C选项出自《商君书》,属于商鞅的思想。从“不必法古”,可以推断,这符合法家变法革新的主张。 D选项出自儒家经典《礼记》。 13. 下列各项对图7中迁都影响理解准确的是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B.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利于削弱世家门阀特权 D.促进了民族间的大融合 【答案】 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见于选修“改革”分册。选修课三册,在高考真题中所占分值并不太多。但是“北魏孝文帝改革”自有它的特殊性。北京市课改前,《中国古代史》中包含大量少数民族相关知识。如秦汉时之匈奴,唐时之突厥、回纥、吐蕃等,甚而至于辽、宋、金、元时的和战会盟,明后期女真族的崛起。这些知识,都是以前高考经常关注的焦点。但课改后的新教材,将中国古代史中的少数民族历史几乎删尽。现行《考试说明》中,涉及到民族问题的,只余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北魏孝文帝改革”。2010年,新课标高考第一年,北京卷考查了中国设置最早和最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与西藏。而北魏孝文帝改革,还没有考过。考生可以稍加留意。 A选项“促进黄河流域的统一”,这是孝文帝开始改革的背景,而不是孝文帝迁都之后的影响。 B选项“促成经济重心的南移”,不发生在此时,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完成于宋。 C选项“利于削弱世家门阀特权”,与孝文帝迁都关涉不大。 D选项“促进民族间的大融合”正确。孝文帝迁都以后,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如着汉服、说汉话、改汉姓等等。 14. 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下列各项对该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① 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② 结束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③ 削弱宰相职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④ 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广东实行高考体检不“裸检” 保护学生隐私
·北京高招优先录取照顾 扩大军人子女范围
·万人参加山东“体育高考” 考生总数略有下降
·2012北京高考“一模”结束 专家支招志愿填报
·港校本科3年变4年读书多掏钱 内地生水土不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