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高考资讯 > 高考信息 > 正文
高考后模式能否闯出新路 解读中南大学改革试点(3)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2-03-27 21:11
分享到:

命题鼓励自由发挥

考核的方式不是扣分,淘汰掉某位学生,而是不断加分,挑选出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

不管是最开始的10个站点还是2010年调整后的6个站点,综合评价考核真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

现在回忆起来,黄金柱已经记不起当年综合评价考核时的具体试题是什么了,“记得在‘个性特长’这一站,当时老师问我有什么特长,我回答自己文章写得还不错,老师追问有没有获过奖,我回答没有”。黄金柱认为高中阶段的作文竞赛存在一个写作模式,而文章作为一种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载体被限定在一个固定模式里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他很抗拒参加作文竞赛,当然也就没有获过奖。“我这样解释的时候心里也很忐忑,但老师一直在微笑。”最后他在当年参加考核的832人中名列第二。他认为自己能够得到老师的好评是胜在有条理、懂礼貌、有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

从一开始就参加了方案设计的化工学院副院长、科学思维组副组长李洁告诉记者,学校每年的录取线远超“本一”,综合评价录取初衷在于打破唯分数至上,选拔拔尖创新型人才。那么,如何设计这些考题就成了关键所在。专家组反复讨论的一致意见是希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放松自己,展示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类似“为什么‘假山’美,而‘假货’不美?”、“电风扇为什么是三片叶,而不能是偶数?”、“见到胡锦涛总书记你会怎么办?”、“刘翔110米跨栏,有什么物理现象,什么因素将影响刘翔的发挥?”这些试题都让参加考核的学生大开眼界。面对这些试题,有些学生侃侃而谈,也有学生瞠目结舌。

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泽民是人文素养组的组长,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学校的这种模式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他分析说,“在高考分数面前,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了隐性的因素。综合评价考核就是要把分数从显性转为隐性,把隐性的素质从分数后面挖掘出来,完成高考分数、综合素质这两者之间显性和隐性的角色转换。所以,专家设计的问题必须具备可挖掘性,通过学生回答问题,老师追问挖掘每个考生独特的闪光点。”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学校在专家组成、命题等方面非常慎重,先是组织强大的专家库,从全校上万名教师中选聘300多人担任专家,每个专家不仅要命题,参与命题的研讨,还必须对所命的题目进行评估遴选。经过遴选后的题目才能进入试题库。试题库每年都会更新,适时补充适合新形势要求的题目,淘汰考生反映不太好或过时的题目。

采访中就有专家告诉记者,有这样一道题被淘汰掉了——“你爸和你妈闹离婚,你应当怎么办?”老师觉得这道题的初衷是想考查学生对待家庭感情、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内容,“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曾遇到一个学生拿到这道题目就情绪激动,难以控制,原来这个学生正面临这个问题。”所以后来考虑到存在部分这样的考生家庭,这种题目虽然能考查学生,但是对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伤害,同时题目触动学生的情绪也不利于学生自我展示,于是这道题就被替换掉了。

“命题与其说是‘考学生’,还不如说是‘考老师’。”李洁告诉记者,每个专家为了设计一道合适的题目都要绞尽脑汁。专家组成员、文学院副院长白寅也认为专家老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了解新情况。“考学生‘最喜欢读谁的小说’,如果学生回答一个网络小说家,比如好几年前我不是很熟悉的慕容雪村,那我不了解的话怎么判断?”所以专家不仅仅要考虑到怎么出题,出的题目要考什么,怎样让学生通过回答展现自己的素质,而且专家自身还得通过不断学习,具备判断的能力。

“我们的题目并不是很多面试考试中传说的‘脑筋急转弯’,我们的题目很普通。”“考核的方式不是扣分,淘汰掉某位学生,而是不断加分,挑选出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付刚华说,专家在考核的过程中,并不是盯着这个学生是不是哪个点没答出来,是不是结结巴巴口齿不清。相反,专家是和考生不断交流互动,微笑着用一些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答题。2007级的谭超认为这种考核方式“可能并不看重我们是否能答对这道题的知识点,他们注重的是我们的临场应变、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将所学知识内化的综合素养”。方闻千则感慨:“最开始很不适应,很紧张,在第一站时才说两句我就没话说了,后来考官提醒我可以举例子,我觉得没这个考官的提醒我可能进不来。这充分说明不是要考倒学生,而是在挖掘学生。”

所以面对这样的试题和专家,学生可以按常规或跳出常规回答,试题没有标准答案,同样的题目,考生可能给出完全不同的答案,但都有可能得到高分。“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会以不同的方法处理问题,综合评价录取是希望招到不可替代的学生,而不希望都从一个模子里出来。”

真招到了一批优生

无论是学业成绩还是获奖学金及评优情况等,综合评价录取的学生明显优于“普招生”

从第一年的实录137人,到2011年实录605人,5年来,通过“综合评价录取”这种途径进入中南大学的学生,累积已经达到2210人。为掌握到有说服力的一手数据,上个学期,学校对这些学生的在校成绩及毕业就业情况进行了地毯式调查,建立了详细的数据库。记者看到,无论是学业成绩还是获奖学金及评优情况等,通过这种方式录取的学生明显优于“普招生”。2009年,学校对647名综合评价录取的考生跟踪调查显示:35%的学生成绩居专业年级的前20%,55%的学生成绩居专业年级的前40%,53%的学生获得过校级以上奖学金与优秀学生干部等奖励,70%的学生在学校、学院或班级担任干部。2007级通过综合评价录取的学生于2011年毕业,有53%的学生进入了国内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另有10%的学生出国深造。据此可以肯定地说:这部分学生的现状基本上达到了“综合评价录取”的初衷。

正在准备复旦大学考研面试的方闻千说,如果没有“综合评价”,当年肯定进不了中南大学。2008年高考,小方的强项数学只得了103分,比他平时130分以上的平均成绩差了一大截。好在中南大学给了他这个“综合评价考核”的机会,他也相当珍惜这个机会,2012年他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可以免试保送本校读研的他放弃了保研指标,转而报考复旦大学,这一次,满分150分的考研(微博)数学试卷他居然得了146分。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二学生徐舟,高考成绩不是很理想,对此他一直耿耿于怀。没想到进校一年后,不仅学习成绩已是班上前列,还担任了班级团支书、学工办助理。在同学们眼中“表达能力特别强”的他还经常参加各种辩论赛、演讲赛。今年春节,徐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入一些高中课堂,感谢和宣传中南大学独有的“高考后模式”。

黄金柱,现在可是商学院的红人:院团学会主席、2008级年级组组长,4年里获得的各类奖项“拿到手软”。2月29日下午记者专程采访时,他正在给学弟学妹们讲解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设计方案。虽已保研,但他现在很忙——在长沙市招商银行实习,空闲的时候要做本科毕业论文;作为队长他还得花大量时间在自己的创业计划竞赛设计上,尽管他们团队的项目前期筹备开公司的事情准备得差不多了;当然,抽出时间来,他还得指导学弟学妹们。“当年我考得不太好。”黄金柱说,2008年他的高考成绩只有561分,是“综合评价录取”多给了他一次选择机会。

记者采访时,学校向我们介绍了一批优秀在校生:08级国旗班“一姐”陈靖、获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省一等奖的谭超、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工办助理徐丹、签约腾讯的“商学院2012届就业之星”马志丹、文学院团学会文体部长周溆芳子……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南大学综合评价录取生。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高招访谈:高考物理主考三件事  ·捐髓男孩张文驰:高考可以重来 生命只有一次  ·吉林辽源:2012年高考外语听力20分计入总分  ·高考后模式能否闯出新路 解读中南大学改革试点  ·四川:2012高考考纲下发 一些变化需注意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