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规模达300余所,就读本科生数量占全国近1/5。经历10余年的发展,如今的独立学院已蔚为壮观。有人惊呼,独立学院走过了公办高校走了30年的路,更让民办高校望尘莫及。 这样的发展速度,得益于独立学院借公办高校之名、行民办高校之实。但同时,教育公益性和资本逐利性的冲突,也在独立学院身上显得异常尖锐,风波频出。独立学院已然走到了岔路口。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今年上半年,10余所独立学院选择了集体出走,变身为民办高校。但更多的学院选择继续留守。无论是走或留,他们的选择仍需接受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本版今起推出系列报道独立学院·向左走向右走,试图寻找独立学院发展之路上的指向牌。 编者
蔡华伟绘
阅读提示 日前,华中科技大学(微博)应届毕业生闹出的风波,再次将独立学院推到媒体的风口浪尖。 在公办与民办之间的夹心层中游走,独立学院长期遭遇身份尴尬。今年上半年,教育部一纸文书,10多所独立学院选择“出走”,变身为民办高校。 为何要真“独立”,“独立”之后怎么办……这些问题摆在了独立学院面前。 “他们凭什么拿我们学校的学位证?!”连日来,华中科技大学2011届毕业生的不满和抗议频频见诸媒体。这场风波,源于一纸学位证。 “录取分数线相差100多分,毕业却拿一模一样的学位证!”令华科大“嫡系”学生所不能接受的是,华科大向两个独立学院武昌分校和文华学院的部分学生,发放了华科大的学位证。 独立学院,再度遭遇身份尴尬。也正因此,今年3月,12所独立学院选择了“单飞”,真正“独立”为民办高校。 母体校的光环,曾带给他们什么?如今走上独立之路,是否又要承受分离的阵痛?记者近日采访了湖北、黑龙江等地的独立学院,听听他们的“独立宣言”。 “独立潮”首次出现 没有母体校的光环,照样玩得转 今年3月,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别具意味:12所独立学院齐齐变身民办高校,相较于前几年的零星“独立”,这是独立学院第一次出现集体“独立潮”。 哈尔滨剑桥学院(原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就是其中之一。在学院负责人的眼里,学院身份的转变是一个瓜熟蒂落的自然过程。 剑桥学院原来挂靠在黑龙江大学名下,招生上得到了母体校的支持。但目前学院各方面条件均已具备,没有必要继续挂靠。该负责人表示,双方在合作时,剑桥学院的人、财、物都是独立的,与黑龙江大学没有实质性的合作关系,所以独立过程中也不涉及人财物的矛盾。独立后,教师的待遇不变,生源状况也没有受到影响。 南方某独立学院负责人对这种合作关系解释得更明确,“在合办学院的时候,母体校只收管理费,不管人财物。我们和母体学校的关系多少有点像借用品牌资源的意思”。 2008年,教育部公布了第二十六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规定独立学院当年录取的本科生全部自颁文凭、自授学位,这对于部分“靠牌子赚票子”的独立学院而言,无疑是一次挑战。不少独立学院的负责人回忆起这项政策,坦言都曾担忧过招生状况。不过,结果却很乐观:没有“红帽子”,依靠自身实力,完全可以玩得转。 武昌理工学院应届毕业生朱涛立场鲜明地赞同母校独立:“长远看独立是壮大的需要,也是学校实力提升的标志。”在今年的求职季,他成功应聘广东一份年薪4.5万元的工作,并且成为公司新晋员工中唯一一个独立学院的毕业生。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别敦荣认为,在独立学院发展初期,公办大学的支撑功不可没,但是独立学院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单飞”是必然选择。一位独立学院负责人更是直言:当母体高校的积极作用发挥殆尽时,就会成为一种束缚,不利于独立学院的继续壮大。 母体校的优势不再,“闹分家”成为更强烈的现实诉求。多家独立学院几年前就开始酝酿“独立”,甚至挖空心思琢磨具有含金量的新校名。今年上半年,湖北这个独立学院保有量全国第一的教育大省,成为“独立运动”的急先锋单武汉一地,就有包括武昌理工学院在内的四所独立学院转成民办高校。 |
[发布者:yezi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