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高考资讯 > 高考信息 > 正文
三个民间方案探讨解决流动子女高考问题
作者:新京报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1-03-19 13:35

 在中国,高考是一个家庭的大事,高考机会公平至关重要。图为北京五中考生汪思雨的母亲和亲属们用鲜花庆祝考试顺利完成。本报记者 韩萌 摄
 在中国,高考是一个家庭的大事,高考机会公平至关重要。图为北京五中考生汪思雨的母亲和亲属们用鲜花庆祝考试顺利完成。本报记者 韩萌 摄

 

   【编者按】

  今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明确表示,对于流动人口子女在就读地参加中、高考问题,“很快会有一个方案”,“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

  民众盼此改革久矣。教育公平关乎命运,一日不可再耽搁。本期,本报选登三个民间版方案,抛砖引玉,见仁见智,旨在扩大社会共识,尽快推动改革出台。

  全国所有地区的考生都可以在各地自由报名参加联考(实现高考报名的社会化),而大学根据联考成绩、学生的中学表现,结合大学的自主招生考察综合录取。

  方案一

  “联考+自主招生”

  解决随迁人员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录取问题,必须与高考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只有系统进行高考制度改革,才能在妥善解决这一问题的同时,防止出现“高考移民”。

  具体思路有三。

  其一,我国高水平的大学,实行“联考+自主招生”考试和录取制度改革。

  实行高水平大学联考,这在教改《规划纲要》中已有描述。如果这一制度落实,那么,全国所有地区的考生都可以在各地自由报名参加联考(实现高考报名的社会化),而大学根据联考成绩、学生的中学表现,结合大学的自主招生考察综合录取,在对不同地区学生进行录取时,可以结合地区经济情况、教育情况,进行地区因素打分——落后地区的学生可获得地区因素加分,而发达地区则可减分。

  这就实现了任何地区报考、按学籍所在地进行地区因素修正、大学自主招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报考重点大学的情况,在这一整体背景下,已然不是问题。

  其二,地方建设本科院校,实行“本省考试+分地区名额分配”的考试和录取制度改革。

  地方建设院校,无疑首先应为地方发展服务。拥有当地户籍和居住证的学生,可在参加全国大学的联考之后,选择参加户籍和居住证所在地的省市高考。

  省市高校在省内录取时,可把招生名额下达到各地区,这就保护了当地受教育者的利益,也实现了省内教育资源的均衡———从教育的举办角度看,学校回报给举报者相应的利益,是十分正常的,美国的州立大学,也是把主要名额投放给本州的学生。

  其三,高职高专院校,实行不分户籍招生,“申请注册入学”。

  鉴于我国生源数在未来10年将持续减少,不少高职高专已经面临生源危机,而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却对接受高职高专有旺盛的需求,因此,可打破固有的学历社会情结,将高职高专的招生面向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放开。这就意味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当地就可申请、注册进高职高专学习。

  推行以上改革,时机其实已经成熟,就在于教育部与各地教育部门、学校是否真正以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摈弃传统的权力意识,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的教育选择机会和空间。而不是用僵化的计划制度,禁锢受教育者的教育选择。

  在开放的教育环境、多元的教育选择中,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才会被重视与实现。□熊丙奇(上海 学者)

  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和所做贡献的大小,设计不同的权重,然后再综合打出总分,给每个孩子排序,并按《行政许可法》规定,提前一年公布,公示每年能安排多少人。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沈阳三高中生伤同学落法网 法律“放”他们高考  ·艺考生需战胜自卑心理 制定循序渐进复习计划  ·生源骤减 本科扩招 政策瓶颈 考验艺术高职院校  ·学生高考后苦恼多:“上大学突然不会学习了”  ·上海师大来自23省市5200余名新生顺利入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