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2年自主招生季即将到来,去年以北大为首的“北约”、以清华为首的“华约”以及同济等9所理工类的“卓越联盟”上演了一出自主招生“三国杀”。此前有消息称,今年自主招生联盟很可能取消,不过记者昨天采访了解到,今年“三大集团”自主招生仍将以联盟方式进行,但联盟规模不会再扩大。 网传联考要取消 教育部并未叫停,只要求联盟不要扩大 2010年以来,“华约”、“北约”、“卓越联盟”相继成立,自主招生开始以集团方式“混战”。今年2月中旬,华约、北约、卓越联盟自主招生考试在江苏相继开考,加上复旦大学在苏浙沪地区的“千分考”,共吸引万名学子参加其中,成了名副其实的高考(微博)考前大热身。考试规模之大也受到质疑,有人直言,自主招生“三国杀”俨然成了一场“小高考”,招生演变成了赤裸裸的圈地抢生源。在一片质疑声中,前不久网上疯传,教育部对自主招生联盟测试的方式也不太认可,有意要取消自主招生联盟。这个消息让不少家长慌了神。“网上的消息不会是真的吧,如果真要取消,也太随意了吧,政策才执行多久啊。”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从暑假起,成绩优异的孩子就参加了学校的“华约自主招生联盟培训班”,还是种子选手,入选的几率很高。“怎么说取消就取消!”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考上名校,有不少中学都暗地里办了“华约”、“北约”的培训班,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给尖子生加餐。“联盟最大的好处是避免考生四处赶考。”一位老师说。 不过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其实教育部并未叫停自主招生联盟,但要求联盟成员不能再扩大,以防止自主招生考试“小高考”的应试倾向。 联考方式不变 东大南大将继续采用联考方式 “联盟作战”的高校中,江苏有两所。2011年,南大隶属的“华约”七校联盟,自主招生采取联考方式进行,学生可同时申请两所学校,用同一张试卷进行初试。南大招办主任赵鸣告诉记者,初试在全国33个城市同时进行,考生可就近选择参加考试,还能同时报考两所学校,成绩除了在七校联考中使用,还可供联盟之外的学校参考。2012年自主招生仍将采用联考方式进行,不过目前具体政策尚未出台,各校还在商量中。估计本月底会统一公布政策。自主招生测试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应该安排在春节之后进行。 东南大学(招生办)则隶属于“卓越联盟”,包括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招生办)、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微博 招生办)、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招生办)、西北工业大学(招生办)等9所以工科见长的学校。考生在面试时即可选择专业,如果成功被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录取,还可享受九校的联合培养。根据九校签订的合作协议,九校将联合推出一批“卓越课程”,不仅学分互认,九校学生还有可能交流学习,同时还将互推研究生。2011年“卓越联盟”联合招生考试结束后,有相关负责人就透露“理工系”盟校2012年将继续联合招生,但规模暂时不会扩大。对于“卓越联盟”的联合招生,东大学生处副处长蔡亮表示,2012年东大自主招生肯定不会恢复单考,联盟内联考是一种趋势。但蔡亮表示,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考、“卓越联盟”的联考成员有没有变化,现在还没有最终的答案,细化方案预计本月中下旬出台。 省属5所试点院校也可能联考 明年,包括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和江苏大学在内的江苏省内5所高校同时试点自主招生,会不会也采取联考方式呢?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省里还没有明确政策,但参与试点的省属高校都支持联考的思路。江苏大学招办主任张成华告诉记者,联考从时间上和经济上都对考生更有利,比如可以组织划片考试,考生就可以不用再赶考奔波。而且考生可以不必只报一所学校,可增加命中率。“在自主选拔录取集中的月份里,为了获得哪怕是很小的加分机会,相当数量的考生在全国范围内赶考,所浪费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谁来买单?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孩子怎么办?联考对考生而言更加人性化,节约了考试成本,而统一命题肯定比各家分头命题更为权威。”一所高校的招办主任说。 招考专家分析: “联考”愈演愈烈 将异化成“小高考” 招生专家分析认为,联盟的出现有其内在的必然的原因,随着自主选拔录取的范围愈来愈广,参加的高校及报考的人数越来越多,摆在众多高校面前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以单一高校的有限的考试资源能否应付如此大规模的考试?出了问题谁来承担?考试安全就会成为首要的问题;二是考试成本问题;另外一个是考试公平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联盟自然就出现了。但自主选拔录取的初衷是为了给一小部分考生提供个性化的入学评价方案,使得极少数有专业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能够以此进入高校学习,以弥补高考“大一统”唯分数论的不足。联盟的出现,则恰恰又弱化了为有特长的考生提供个性化测试的可能,甚至应试痕迹越来越浓,成为所谓的“小高考”,联盟的更大功能被理解为“掐尖”。可以预见,若有更多的联盟出现,甚至是“全盟”,必然会异化自主选拔录取的实质,使自主选拔录取重新回到唯分数论的轨道上来。 本报记者 蔡蕴琦 张琳 (扬子晚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据传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联盟成员不能再扩大
·自主招生被指增加学生负担 联考政策迟迟未出
·“捆绑”自招考试 每年只有几个人用得上加分
·自主招生“软素质”走俏 如何量化评价遭质疑
·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看上青岛九中 曾培养8名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