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高考资讯 > 自主招生 > 正文
自主招生“软素质”走俏 如何量化评价遭质疑
作者: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发布时间:2011-11-09 10:40

  冷默 杜佳雯

  这几年,一些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和高中学校在对外公布的自主招生政策中,加上了“软素质”要求,北京大学今年在《2012年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细则》中,首次提出 “不孝敬父母不得被推荐”;而本市不少高中学校在“提前录取”招生方案中也明确列出,在同等情况下参加过“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的学生可以优先考虑。

  为此教育界人士指出,这种自招模式要求的改变突破了传统单一评价模式,逐渐走向多元化评价。一直以来,在各高校和高中的自主招生政策中最强调的是有创新实践能力、各种联赛获奖等特殊才能,这种“硬素质”可以用奖状和成绩单来显示,而“软素质”,即综合素质走进高校和高中学校对参与自主招生学生的考量,则是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不少家长十分欢迎和支持学校的这一做法,但发觉难以操作,这项“指标”没有衡量的标准,也没有奖状可以体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怎么用统一的评判标准来衡量。

  观点擂台

  家长、学生犯难,“素质”指标如何量化

  在家长黄先生看来,综合素质难以成为可被考量的指标。首先,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的考生之间,乃至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的考生之间,各方面素质及其发展状况并不一样,倘若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那么评定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就会产生较大的差异。

  其次,现在大学在录取时,主要还是看分数,虽然考生都有电子档案,对综合素质方面有简单的描述,但他们难以去录取一个分数低但综合素质评价高的学生,最多在同分同等级情况下,看看综合素质等。因为毕竟这项指标的真伪没法判断。但是,作为家长来说,还是希望能尽早地认识到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不要等到考试改革需要了再去想到培养。那种“应试”下的培养,也不是高校招生的目的。

  从高校自主招生向综合素质靠拢的种种现象表明,今后的教育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以成绩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局面,对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网友担忧

  好人好事,是否会引发“学雷锋”效应?

  近年来,一些中学生的好人好事被宣传后,为其被高校录取增加了筹码,火灾、地震中救人的少年,以及校门口搀扶老人的孩子……这些种种的优良品德的确值得高校在录取时优先考虑,但这是否会引起学生过度的将“学雷锋”程序化,而在这些品德的指标难以量化的情况下,高校和高中学校又该如何甄别、选择?

  学校回应

  高校:可体现在“软性”竞赛中

  北大招办曾表示,为孝敬父母制订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很困难,不是天下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用数字去量化和标准化,情感、思想、观念、直觉、信仰等这些人类得以存在延续的价值观要远比冷冰冰的数字和成绩丰富和温暖得多。之所以要明确这一规定,是因为现在很多学生智商可能很高,成绩可能非常优秀,但对父母和他人充满了冷漠,认为所有人都该为他服务。

  华东师范大学招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德、智、体三大方面,每一个方面又分解为不同的层次与标准。道德标准是高校招生的首要标准,智育标准堪称高校招生的重要标准,体育标准则是评价考生的身体以及心理的发展状况。

  部分高校的老师认为,综合素质的体现其实也可以在一些软性竞赛中看出端倪,即那些非学科综合能力竞赛,比如创新大赛、创业大赛、才艺竞赛、辩论赛、演讲赛、技能大赛等。这些竞赛可以反映出一名同学的综合素质情况,也受到高校的重视。

  高中:采用情景式面试来考核

  松江二中校长王铁桦说,学校之所以如此看重“软素质”,而且将它们放在“提前录取”招生方案中很重要的位置,是因为这项素质是和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也凸显了教育界常提倡的“树才先树人”的这一口号。他补充说,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且也是可以培养的,所以建议社会能关注学生的“软素质”。

  在谈到具体操作过程中,王铁桦指出,虽然这方面的情况很难用分数来衡量和比较,但学校主要会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一是通过翻阅学生的《成长手册》,初步了解学生之前的表现。尽管其中的评语可能是经过“修饰”和“美化”的,但一般而言它还是能较直观地反映出学生在初中学校一些情况的。而且相关老师会仔细研读,而不是粗粗浏览,并会对一些信息做进一步的核实;二是通过面试来考察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软素质”是一种表现性的素质,较能通过表现性的环境来更好地体现,所以学校会针对性地在面试环节中加入一些具体情景,来观察学生的真实做法。

  初中:积极配合

  格致初级中学校长王珏表示,高校和高中学校能重视“软素质”是个好现象,因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学生常跟着考试这根指挥棒走,较重视自己的考试成绩,但如今随着“软素质”出现在学校优先选拔学生的要求中,那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关注这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也能更自觉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对于有家长质疑如何量化这一标准时,王珏表示,相信各高校和高中学校都会有自己的标准和方案,而初中学校也会积极配合,毕竟初中老师对学生有着四年的接触和了解。

  家长支招

  培养孩子要从责任感入手

  高三学生的家长刘春红女士表示,孩子的综合素质的背后就是道德理论知识教育与道德责任行为教育的结合。我们一向就教育孩子热爱生命、平等待人,乐于助人、真诚合作、宽容大度这是对他人的责任。养老抚幼、孝敬父母、维护家庭和睦、承担家务劳动这是对家庭的责任。履行义务、奉献集体与社会、遵纪守法、参与社会活动这是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尊严、保持民族气节、履行保卫祖国的义务这是对国家的责任。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美化、绿化、净化环境、节约能源这是对自然的责任。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

  落实到培养上,责任感的培养必须重视个人的实践活动和养成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把“责知、责情、责意”变为客观现实的“责行”,不至于沦为“口头上的将军,行动上的矮子”。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开始,如参加家务劳动、互助学习活动、学校劳动值日、志愿者行动等。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捆绑”自招考试 每年只有几个人用得上加分  ·自主招生“软素质”走俏 如何量化评价遭质疑  ·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看上青岛九中 曾培养8名院士  ·高校自主招生频引争议 盼多元选才为教改探路  ·高校自主招生频出招 为公平还是掐尖?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