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科教新闻 > 百家争鸣 > 正文
艺考这根“救命稻草”越来越难“救命”
作者:孙晓雨 来源:《三晋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1-01-05 12:26

    “艺考,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广大学子拿着金钱和青春去赌一个暗淡明天的群体性、暂时性狂欢的闹剧。”有偏激者这样定义。

  其实根本就用不着说什么,这几年的艺考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么火?中国人都知道!

  知道是知道,明白归明白。对于许多考生和家长来说,艺考,还是他们在应对高考时的惟一的 “救命稻草”,因为舍此之外,再无他途!

  而另一个现实则是,这根“救命稻草”越来越难“救命”参考人数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2009年1月28日至2月28日,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有22万人次的考生参加了省外院校在我省举办的专业考试,考试人次为历年之最;2010年,省招考中心统计,艺术类专业统考共有37763名考生报名。

  艺考越来越明显的功利性让许多人感到既无奈又失望,但如果我们走进这些艺考生的“世界”、用心去感受他们的悲欢喜乐之后,我们就会多一些感动,少一些悲观,因为,在他们的身上,虽然也有要考上理想大学的功利,但更多的却是坚持、青春与梦想。

  又到一年艺考时,让我们把目光锁定他们!

  之一 美术考生闫宇:因升学而“半路出家”

  “就这个:瓶子、罐子、苹果、香蕉,嗯,很鲜艳!”闫宇絮絮叨叨地端详着刚画好的水粉静物,颇有些得意。她说,红黄蓝绿涂抹出不一样的精彩,不一样的亮丽,她要靠手中的画笔来勾勒出自己的未来,追求梦想。

  一段时期,她自己的座右铭是:“为联考而奋,为高考而斗!”学美术的她,较为偏爱翠绿与大红这两种颜色。在她看来,翠绿代表的是生机与希望,而大红则是热烈与收获。

  闫宇是从高二开始学习美术的,典型的“半路出家”。她学美术,不是因为兴趣,而是因为升学,因为母亲的逼迫。

  她的文化课成绩并不理想,要想考上理想中的大学,只有学习特长这条“捷径”。高二那年,迫于升学与母亲的双重压力,她无奈地拿起了画笔,“开始了痛苦而黑色的学习阶段”。

  “你看你画的这是什么?用心观察了么?”

  “……”

  “画成这样,怎么能考大学?还说上好大学,做梦呢?”“重画!”

  美术老师急促地训斥着。在她看来,平时温和的老师,此刻的面容却是那样的“狰狞”。

  “这样的画面经常出现,没有基础,让我在学习过程中步履维艰。”她回忆说,那个时候学得非常吃力,更没有信心在考试中竞争。时间流逝,很快就进入了高三,联考的日子一天天逼近,闫宇的心弦也绷得越来越紧。

  事情永远都是这样:欲速则不达。越是着急,她的状态越差,画出来的作品不是造型不准,就是色相不对,要不空间混乱……问题接二连三地出现,闫宇感觉着越来越心里没底。“那是最痛苦的一段时间,摔笔、踢水桶、撕画纸,啥也干过,就是觉得没法儿发泄!”

  发展到最后,闫宇都不愿意进那个画室,“进去也坐不下来,根本就静不下心来。”指导老师渐渐发现了问题,并开始关注她。“关键是自己找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老师和我谈了几次,而且帮我找到了我的问题,慢慢也就过来了。”闫宇说,那段时间她想了很多:如果学美术学什么?就这样能行吗?文化课误了、专业课也不好,怎么能考上大学?……在高考的高压面前,她第一次如此认真地考虑自己的升学问题。

  她努力地调整着,慢慢地进入了状态。“最近状态不错,要继续努力!”“嗯!”“这样继续下去一定没问题,老师看好你!”“呵呵。”

  老师的鼓励虽然很普通,但在闫宇看来,这些普通的话语却像是翠绿的枝叶一样满蕴着希望。

  渐渐地,闫宇进入了状态。“绘画对我而言,已是一种享受,它带给我更多的是快乐,每当在失落和无奈间徘徊时,油然而生的画面激励着我……”

  这个时候,她最喜欢用的颜色便是翠绿色。她说,翠绿让她感觉神清气爽、憧憬未来。“绘画需耐心,更需要用头脑。既然选择就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辛苦,熟能生巧、勤能补拙。永远记住,笑到最后的才是胜利者……”老师对她说过的话,闫宇一直铭记着。

  现在的闫宇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她认为自己有绘画的天赋。“呆呆地坐在画室里用僵硬的笔法勾勒梦想已成为历史。对绘画的欲望如熊熊燃烧的烈火愈发强烈,我的世界此刻已被红色覆盖。”

  随着联考的日子一天天临近,闫宇一边享受一边勉励着自己:坚持!努力!

  “人生是多彩的,我们的使命就是展现这种美,我们就应该是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在她刚刚进入特长班的时候,美术老师王丹这样激励他们说。“到现在都影响、感染着我们。”闫宇说。联考已经结束,虽然成绩还没有出来,但她自我感觉发挥得不错。她说:“我愿意拿起画笔继续涂抹出属于我的精彩,勾勒出属于我的梦想。”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浙江大学:院士出任大一新生班主任  ·学者热议:个性教育能解决教育不公吗?  ·求职应聘的过程中 简历高度相似 优才难以胜出  ·高校录取通知书拼“个性” 是作秀还是创新?  ·北京市无小学生性教材编写计划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