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1年2月17日,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微博)自主招生考试结束,学生们走出考场,送考的家长和考生汇成了巨大的人流。 “本来是为了显示公平,给全社会提供可能,结果九州大地全都成了科举赛场,一切有可能识字读书的青年男子把人生的成败荣辱全都抵押在里边,科举考试的内涵大大超重。” 这是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一文中对科举考试作出的评价。如果让时光倒流二十年,这样的评价几乎就可以直接套用在高考(微博)上。所幸,历史的车轮在彼时调转了方向。伴随着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一轮高校扩招,上大学再也不是一件神圣到光宗耀祖的事情。站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的时间节点上回望,这一次教育改革深刻改变了中国教育的面貌。由于高校招生权的下放,自主招生逐渐成为对高考“一考定终身”的补充,并在近两年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热潮;而随着中国在教育领域的逐步开放,海外乃至香港诸多高校逐步进入内地,留学与赴港成为中国学生升学的全新选择。 于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始降临:昔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惨烈高考景象开始逐渐消失,代之以条条大路上熙熙攘攘的学子,而他们身后是焦虑的家长和老师。如果说曾经的学生还能认准一个高考目标,义无反顾的走下去;那么在升学途径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无论学生、家长还是老师可能都会感到迷茫:他们选择的道路,是否能通向心中的“罗马”? 这是新时代里所有人的困惑,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视野所及的范围内,寻求一个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道路的解决方案。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确信没有耽误孩子的未来。 |
[发布者:yezi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