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科教新闻 > 正文
将“功利学术”还原为“学术兴趣”
作者:熊丙奇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10-10-13 13:20

用普通胶带成功地从铅笔芯的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就这样,获得了诺贝尔奖。本年度两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游戏科研”故事,在国内被当作“科研传奇”一样被分享。

  这个故事,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与诺奖的距离——就这样,就可以获得诺奖啊?实际上,这是把研究过程简单化了,他们采取的是“听上去简单得不可思议”的研究方法,但最终得到了截面约100微米的、只有单层碳原子的石墨烯,正如媒体报道同时指出的,“想象一下撕出一个薄厚为一个原子的东西有多么困难”,“这是需要在漫长的时间里难以计数的重复试验”。

  在笔者看来,这种研究方法的“简单创意”,以及对创意漫长的试验,正完美地诠释了何谓科技创新,那就是不受任何约束的“玩科研”——在科研过程中,完全以兴趣为导向,尽情地投入其中,乐在其中。

  虽然诺奖委员会都形容这两名获得者“把科学研究当成快乐的游戏”,但综观诺奖获得者,绝少有把获诺奖当目标的,而是出于对科研的兴趣。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在我国举行的论坛上说:“进行科研的时候,一定要有兴趣,否则不会走很久。”

  道理并不复杂,数学大师陈省身也曾说,“数学好玩”。但遗憾的是,有这样的兴趣,发现科学研究“有趣”的人,现在在我们身边却越来越少,“玩科研”变为了“玩钱”,很多人不是对科研感兴趣,而是对科研经费、课题、项目、成果感兴趣。在今天的大学教授交谈中,你很难听到他们在交流什么学术观点,而常常会听到怎样去申报课题、经费,以及某人以怎样的手段搞到了多少经费、课题。在今天的大学课题组,你很难见到今年诺奖获得者那样的团队,以一种快乐的心境投入研究,而是变为一个从申请课题到出产论文的“成果流水线”,有学术江湖地位的导师负责去搞课题,搞来课题之后分解给博士、硕士干,要求每人撰写、发表多少核心期刊论文,最后“组装”为全课题组的成果,再以这样的成果去搞新的课题。最终,支配课题组运作的就是金钱。包括各种学术头衔、学术奖励,指向的还是由此可换来更多的学术资源。科研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利益争斗中,变得十分复杂,难有简单的乐趣。

  有什么样的科研环境,才会有什么样的科研人才与科研创新。要让我国科研人员对科研充满兴趣,需要将“功利学术”还原为“简单学术”,让科研人员充满学术兴趣,追求学术本身的价值,而非功利目的。(熊丙奇)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dongdong]
  相关阅读:  ·男子车上伸“咸猪手”被拘 女子作证竟被母亲骂哭  ·80后闪婚闪离日渐增多 父母插手干涉成诱因(图)  ·邵阳副县长因沉船事故免职 家属公布遇难11人名单  ·舟曲学生受基金会承诺捐助4年 款项1年即停  ·幼师工资不如保姆难留人 公办民办月收入差四千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