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有序”、“有礼”、“独立”,是蒙台梭利教育成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进入开展蒙氏教育的班级,通常看到的场景是:地毯(地垫)上、玩具柜旁、桌子边,男孩、女孩各自专心操作着自己面前的蒙氏教具,没有吵闹声,没有奔跑者,摆放、收拾,每个孩子都十分到位,教室里静逸安宁。 这只是孩子们单独活动时的场景,如果需要集体协同性的活动,又会怎样呢?且看以下几个场景: 场景地:大班建筑区 每个孩子在众多地垫中找出两块颜色相同的垫子,连接好,与周围同伴的地垫平行摆放。然后在建筑材料中选取自己需要的积木或积塑,搬至自己的地垫上各自建构。在同区域活动的4个孩子在独自游戏的状态下利用10块左右的材料表现了平铺、延长、围合等低水平的造型。建构中,他们基本表现了平面的造型,而架高、架空、对称等大班孩子应掌握的基本建构技能没有表现。没有任何孩子倡议合作,没有孩子对别人的作品予以评价。一旦自己的建构作品被老师看过,他们立即拆分作品,离开区域。 场景地:大班表演区 一共有5个孩子选择此区域。进入区域后大家随即穿上模特走秀的服装开始表演,走、停、转身、造型都有模有样。整个区域活动期间“观众”来了3个人,都是悄悄来、悄悄走。表演游戏前未看到孩子们商议节目、分配角色的过程,也未表现出无观众时离开表演区外出演出的行为。 场景地:中班汽车巴士 2个孩子进入此游戏区域当“驾驶员”。他们各自选择方向盘、汽车,然后沿汽车站标明的运行路线行进。整个游戏期间,有3个孩子乘坐了汽车,大部分时间,都是“驾驶员”单独驾车来回行进。除了速度有快慢或停下来整理肩上的车厢背带外,没有其他的言语与行动。 场景地:大班教室外长廊的自由活动 各个班级在长廊上摆放了10多个材料箱,多为小型体育活动的材料。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来到长廊上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器械准备活动,一个老师站在材料箱边。选择的过程中,所有的孩子都习惯性地拿着选择的球、棒等朝老师望一眼,如果老师没有任何言语或表情,即开始活动。有6个人同时选择了双人游戏“棒击球”,他们握棒姿势、击打动作完全相同。 虽然孩子们在活动中是投入的、认真的、守序的,但是活动中的安静、程序化让我十分不安,特别是孩子们习惯于不须交流的、独自为阵的、没有丰富表情的活动,让我犹为担心,孩子们以后怎么办? 幼儿园是教育的场所,这里的教育不仅有习惯的养成,还有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传递。在能力培养中,孩子在学习与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将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遗憾的是,这正是蒙氏教育最大的缺憾所在。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以守规则、懂秩序、独立为重点,可以预见这些孩子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缺乏团队合作的愿望与行动,照本宣科,保守、偏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发展的趋势将以合作、交融为主。我们的孩子已经处在独生子女的不良养育环境中,如果在幼儿园的生活中仍缺乏高密度的团队协同活动,孩子没有联合游戏、合作游戏的经验,将来他们怎么面对人与人协作、团队合作甚至国际交流呢? 不可否认,蒙氏教育对注意力不集中、缺乏秩序感、多动的孩子是有明显的帮助作用的。但是,如果把蒙氏教育的理念放在幼儿园所有的年龄段、所有的活动中,就不合适了。长期的训练,让孩子形成了思维定式,自然就不敢越雷池,创新性思维、创造性人才也就无从萌发与培养了。 为什么蒙氏教育能够在部分幼儿园盛行,我个人认为有三大原因:一是幼儿园缺乏特色,急于通过捷径树立品牌;二是经济利益驱使,幼儿园欲通过额外收费补贴办园经费不足;三是办学者不懂教育,人云亦云。 幼儿教育有众多的理论,每一个理论都有借鉴指导的价值。希望办学者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给予孩子更多面向社会亲身实践、操作、感受的机会,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开阔孩子的眼界,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员。 (作者为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园长) |
[发布者:dongdo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