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科教新闻 > 正文
评:校园“育人”地应补生命教育课
作者:朱书缘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发布时间:2010-09-15 11:27

     九月以来,接连发生的几起大学生意外死亡事件广受社会各界关注:9月8日,武汉一所高校的女生在军训现场突然倒下,最终被诊断为脑死亡;9月9日,湖北经济学院一名新生在军训第一天不幸猝死;就在前不久,北京某高校一名大三学生在打篮球时突发心脏病致脑死亡。(9月14日《楚天都市报》《北京晨报》)

    这些遭遇不幸的大学生中,有的学生平时对自己的身体没有格外重视,有的是因为身患先天性疾病,并不适宜剧烈运动或参与高强度的军训项目。遗憾的是,在事发前并没有相关人员告知他们。悲剧已经发生,校方再多的努力都是事后补救,真正要从更大程度上减少甚至杜绝这类不幸事件的发生,就必须重视与防范先行,因此,笔者认为,校园里的生命教育课不可或缺。

    在国外,生命教育很早就被列为学校日常教育的重要环节。在美国,1976年就有1500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基本普及。为推广生命教育,美国还成立了各种专业协会,出版了许多专业及普及性的书籍和杂志。

    而在我国,虽然早在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就明确提出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并号召要把生命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但这些年的执行情况并不容乐观。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是学生会等自发组织进行一些生命安全教育活动,不仅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接受教育,更难以形成机制和深入开展。以笔者的亲身感受来说,好几次发生学生生命安全事件,学校都只在事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适当的“提醒”。

    学校作为育人的地方,教会学生珍爱生命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题中要义。笔者认为,在学校的日常运作当中,最直接的办法是单独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并且作为学生的必修课,这样能够惠及所有学生,真正提升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还可以创建平台邀请专家进行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并且将其形成机制,定期组织专题教育活动。这样的生命教育的事前预防与事后补救相比,无论在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应上,都应该是划算而且值得的。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dongdong]
  相关阅读:  ·男子车上伸“咸猪手”被拘 女子作证竟被母亲骂哭  ·80后闪婚闪离日渐增多 父母插手干涉成诱因(图)  ·邵阳副县长因沉船事故免职 家属公布遇难11人名单  ·舟曲学生受基金会承诺捐助4年 款项1年即停  ·幼师工资不如保姆难留人 公办民办月收入差四千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