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对口援教,需要弘扬孟二冬精神,需要以最真挚的情感、最坚定的决心、最科学的谋划、最高效的方案来抓 孟二冬老师生前是北大中文系教授,他在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期间,身患重病,却始终坚持带病上课,直到最后一堂课。他的精神感动了全国的教育界。 我们要弘扬孟二冬精神,就要像孟老师那样,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全心全意投入到援疆、援藏的宏伟事业中去。孟老师是北大最优秀的学者之一,是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的“台柱子”;同时,又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这样的好老师,就好像是火种,他一定会发光、发热。在今后的工作中,北大还将继续动员、选派像孟老师一样德才兼备的骨干人才,他们不仅要把北大优势学科的办学经验介绍到西部高校去,更要把北大好的学风带过去。对口支援工作的同志,是“先生”,更是“学生”,我们在“送去”的同时,也要注意“拿来”,要老老实实学习西部高校在艰苦条件下办学的精神。 我们要弘扬孟二冬精神,就要像孟老师那样,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受援高校讲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次实验,帮助好每一位老师、关心好每一个学生。对口支援工作,不仅要抓战略、抓方向,更要抓实实在在的“细节”;不仅要看到博士点、重点实验室、SCI论文数这些“亮点”,更要重视基础。我们做对口支援工作,不是3年、5年,而是立足长远,所以必须像孟老师那样,发扬“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学术精神,不要怕成绩出得慢,基础打牢了,才可能有未来的跨越式发展。受援学校最需要什么、哪个方面最薄弱,我们就要竭尽全力去帮助,绝对不能有任何的形式主义。 我们要弘扬孟二冬精神,就要像孟老师那样,对祖国的西部边疆饱含深情,把西部高校的师生当作亲人。相比沿海大都市,西部地区的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但却更能激发起“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的豪情;西部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能培养宽阔的胸襟与沉静的内心。对口支援工作的师生,都应该有孟老师那样的真性情,有理想主义的激情。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大的郭永怀、邓稼先和于敏等科学家,在西部默默无闻地从事“两弹一星”研制工作;在甘肃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的樊锦诗校友,已经在大漠戈壁默默耕耘了40多年;北大生命科学院的潘文石教授,今天仍在广西深山里研究珍稀野生动物、从事环境保护工作……我们要以最真挚的情感、最坚定的决心、最科学的谋划、最高效的方案来抓对口支援,急西部高校之所急,想西部高校之所想,千方百计为受援单位办好事、办实事。 (记者袁新文根据吴志攀在“北大对口支援西藏大学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 |
[发布者:dongdo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