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考研资讯 > 招生信息 > 正文
硕士扩招注重专业型压缩学术型 考生不买账
作者: 中国广播网 来源: 中国广播网 发布时间:2010-10-08 14:21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日前正式开始,考研战火再次燃起。今年全国各大高校继续扩招注重操作实际能力,比如MBA、MPA等全日制专业硕士,压缩注重学术理论研究的学术型硕士招生规模。但是,对此学校热,考生冷,尴尬遭遇原因何在?

  今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专业学位招生数量从120人增加到300人,同时新设3个专业,但记者从广外研招网上看到,国家线公布后,其法律硕士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上线人数空缺不少,最终有6成以上的生源是依靠调剂来完成的。

  一面是国家扩招专业硕士的暖流不断涌来,另一面不少高校招不满学生都在进行生源调剂,为什么“专业学位”就这么不受待见?一再遭受冷遇和寒潮?多位正在复习考研的学生给出了他们的说法。

  学生:现在只有MBA这样的金融类硕士比较被企业认可,而另外一些专硕好像并不认可。

  学生:对我来说,学到东西更重要,学术型偏于研究。

  学生:我觉得学术型硕士含金量更高。

  学生:专业硕士学费特别高,一年要一万多吧,而学术硕士,有公费待遇还有补助,从经济角度,我更倾向学术型硕士。

  看来含金量与高学费是横在考生和专业硕士之间的一道门槛。除此之外,一部分考生并不关心也不了解“学术型”或“专业型”硕士的差别到底在哪。

  可事实上,教育部从2009年开始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今年还首次单独考试单独划线。目前也已明确明年扩招名额将继续向专业硕士倾斜,届时 5%以上的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名额将转移至专业硕士。

  为什么遇冷还扩招?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微博(http://t.sina.com.cn))。

  熊丙奇:一方面是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还没有形成它本身的特色。很多学生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有所担忧和顾及。

  第二方面,从整体的社会舆论来看,我们对于研究生的整体评价还是倾向于学术型人才,希望他们有更高的学术能力。考生担心自己读了专业硕士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同时,在一些报道中我们看到有些家长和考生认为,专业硕士是花钱就能买来的。

  除了专业硕士招生遇冷之外,这两年也不断上演着研究生学制“由三年变两年,再悄然由两年变三年”的折腾,同时,从2010级新生开始,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又从两年前改革的奖学金制度恢复到公费自费制度。如此频繁的研究生教改变脸,究竟为哪般?

  2007年,东南大学等全国17所高校率先启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大锅饭”式的计划内公费生被取消,所有的考生都要自己缴费上学。然而,从2010级新生开始,东南大学又恢复招收公费研究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南京理工大学也从2010级开始悄然恢复招收公费研究生。如此折腾的除了学费,还有学制,不少高校由三年变两年,再悄然由两年变三年。

  短时间内,如此频繁的调整,不免让很多人质疑究竟是改革好,还是不好?为何学校宁愿选择回归,却不愿根据存在的问题,而推进其它改革呢?这其中又反映出怎样的问题呢?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

  熊丙奇:一是,研究生改革没有进行民主决策,目前学制变化、收费制度变化和专业学位扩招似乎都是行政一刀切,这样就使得高校不能发挥自己的办学自主权,缺乏办学的个性和特色。二是,只进行单个改革而没有系统配套措施,我们说,学制三年变两年,不单单是时间缩短了,而应该有师资的变化,培养模式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变化,这些不变化的话,我们必然会说研究生缩水了,因此会质疑,又会从两年改三年。而收费改革也是一样,从公费自费分开缴费上学,再到并轨,但是并轨是要依赖奖学金制度,而奖学金制度又依赖着导师制充分建立,而我们看到现在只有收费的改革,而没有导师制的完善。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dongdong]
  相关阅读:  ·湖北公布明年研招细则 设28个现场确认报考点  ·上海2012硕士研究生招生考网上报名注意事项  ·2012年上海硕士研究生入学考报考点信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出炉 北大清华浙大居前三  ·安徽工业大学多举措做好新学期学生工作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