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西南大学围绕国务院最近出台的《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服务地方作贡献”为着力点,针对当前重庆市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选拔优秀研究生赴乡镇基层开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农扶农挂职实践活动,积极探索校地互动、共谋发展的新模式。在构筑新农村建设服务地方工作平台的同时,也促进了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学校自身的科学发展。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研究生服务新农村工作的自觉性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研究生服务新农村工作,将其作为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3月,西南大学成立了全国首个由研究生组成的新农村服务团——西南大学研究生新农村服务团。为准确把握国家对重庆市的重要战略部署,把学校的发展思路统一到《意见》提出的新定位、新使命和新要求上来,学校先后邀请到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重庆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陈万志,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冯刚等到校作专题辅导报告,帮助广大研究生深刻领会新形势下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研究生服务新农村工作的自觉性。 二、进行实地调研,增强研究生服务新农村工作的针对性 西南大学紧密结合《意见》内容,围绕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格局中学校各项事业如何推进深入进行专题调研,将推进新农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相结合。领导班子成员领题带队深入基层,结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庆市城乡统筹改革实际需要,如何进一步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围绕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成果转化,如何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和主动做好社会服务”等展开专题调研。学校坚持“走出学校看学校,走出教育看教育”,派人到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试点区县进行实地考察,并就如何深化校地合作、推动科学发展征求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棣棠乡和涪陵区梓里乡为首批研究生服务团挂职实践基地。学校与彭水县和涪陵区分别签订《挂职工作实践协议》,确定每批次实践时间为4-6个月,并于今年2月派出首批13名研究生赴实践基地担任村干部助理或乡党委办公室干部。 三、强化科学管理,增强研究生服务新农村工作的规范性 为进一步规范研究生服务新农村工作,西南大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改革研究生培养方案,出台了《西南大学研究生服务团管理办法》。《办法》中指出要建立研究生全覆盖岗位实践、全方位能力培养的实践教育模式,并从服务团成员的选拔、使用、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规定。研究生挂职期间,由西南大学给予每人每月600元生活补贴,并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多项保险;所在挂职乡镇统一解决挂职期间的食宿;每月报销一次探亲往返费用。挂职实践研究生接受所在区(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指导,按基层干部管理措施实施直接管理,西南大学定期对挂职实践研究生进行实绩考评,计入研究生培养必修环节成绩,并对表现突出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发挥学科优势,增强研究生服务新农村工作的操作性 按照《挂职工作时间协议》的规定,棣棠乡党委和梓里乡党委将党员研究生任命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将非党员研究生任命为村民委主任助理,同时允许研究生服务团团长和小组长列席乡党委有关会议。挂职实践期间,服务团13名硕士研究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把棣棠、梓里当家乡,把百姓当亲人,以服务为宗旨,在服务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在棣棠乡,研究生帮助村民成立“园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棣棠乡返乡农民工生猪养殖场和野猪繁育基地提供了技术与信息服务,开展棣棠河渔业资源保护与鱼类开发研究、棣棠河水文状况监测并着手建立棣棠河水文资料,并着手研究制定《彭水县棣棠乡综合事业发展规划》。在梓里乡,研究生们协助开展梓里乡场镇改造建设规划,参与家电下乡宣传活动及乡村民事纠纷调解,开展四坪村病险塘改造的可行性调查研究,以项目的形式向上级相关部门申报,加快乡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研究生们加深了对基层的了解和认识,培养了对农村和农民朋友的感情,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五、丰富活动形式,增强研究生服务新农村工作的特色性 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活动中,西南大学充分发挥学校学科齐全、人才汇聚的优势,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加强和实践基地的交流与联系。近日,学校组织40余名优秀研究生及研究生干部赴彭水县棣棠乡开展了实地考察和交流学习,并协同棣棠乡党委、政府举办首届乡村青年文化活动。活动中,研究生们开展“听一堂课”、“作一次报告”、“结一个对子”、“建一个博客”的“四个一”系列“支农扶农”行动,与当地干部群众举行共建和谐新农村主题座谈会,和广大干部群众心连心、手牵手地开展以“红色经典走进田间地头”为主题的盛大文艺演出活动,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 |
[发布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