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考研资讯 > 招生政策 > 正文
保证扩招后研究生质量 不妨引入社会评价机制
作者:佚名 来源:新浪 发布时间:2010-08-09 13:08

  据统计,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教育部因此专门下发通知,教育部门将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和培养模式改革(《中国青年报》昨日报道)。

  羊城晚报一评:自从1999年教育部实施研究生扩招政策以来,研究生数量逐年大幅度递增,导致了包括师资在内的高校教育资源紧缺,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不少高校在不断增加导师数量的同时,还增加着每个导师所带研究生的数量。于是,一方面“粗制滥造”的导师数量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一些导师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仅仅将研究生当成自己的“打工仔”,甚至将“放羊式”教学美其名曰“发挥学生创造性”。

  现在,很多学校教授比副教授还多,副教授比讲师多,教授职称的含金量大大降低,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盲目扩招所带来的庞大研究生群体。这无疑是“负激励效应”在大学内部的生动写照———研究生的盲目扩招导致学生质量“掺水”,由此引起导师数量和教学质量的“掺水”,而“掺了水”的导师必然会使研究生的“水分”变得更大。

  华西都市报再评:当今社会科学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新知识新理论的突飞猛进,职业的技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而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教育部主动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结构和模式,“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正是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当然,当前研究生导师资源不足等现象也的确存在。这就要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扩招”的同时,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提出更加细化、明确和清晰的定位。在导师选拔和配备方面,提出更具体、更明确、更高标准的要求,以确保导师的真实学术水平和师德魅力,从而确保研究生“成品”的质量。

  研究生教学要达到导师尽力,学生尽心,“成品”合格适应社会发展的三赢效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除针对学校、导师和学生单方进行严格要求外,也许还可以借鉴一些行业评估办法,引入社会评价机制,督促导师教学尽心,学生学习尽力,从而保证研究生“成品”的含金量。  刘云飞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
  相关阅读:  ·考研报名即将启动 符合报考资格学历分六种  ·2012研招变化:7类专业硕士考试初试取消政治  ·北大清华试行读博“申请制” 合格者免初试环节  ·教育部:2012年硕士招生要防止个别专业过于集中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招收研究生工作的通知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