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长。引人注目的是,财政每年花在民生方面的钱增长更快。从生产建设型财政到公共财政,一词之变的背后,是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和财政调控方式的深刻变化。 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全国财政部门树立服务大局、做大蛋糕、以人为本、主动埋单的理财理念,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稳定器”和经济健康发展的“调节器”。 猪肉价格上升,广州市海珠区低保户黄洁卿领到6月份的60元猪肉补贴,很是欣慰。 江西省星子县蓼花镇农民彭兰香因患风湿性心脏病做手术,7月初领到1.5万元的医疗补偿费,全家高兴。 甘肃省华亭县安口镇67岁的老人王金瑞今年夏天格外惬意,因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让他家看上了电视。 一张张笑脸,一份份温暖,折射出公共财政的阳光。 从1998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公共财政,到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将建立公共财政初步框架作为财政改革的重要目标,再到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公共财政在经济全局中的职责愈见清晰,公共财政与普通百姓的生活也更加紧密。 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于公共财政而言,就是要关注民生,时刻把百姓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每个人的家是一个小家,国家则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家。在这个大家庭中,财政的钱该往何处花,人们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财税专家高培勇回忆说,计划经济年代,国家集中力量搞工业化,城乡关系上是“农村支持城市”,那时的财政职能也自然相应偏重于生产建设,偏重于城市。 改革开放之后,财政逐步减少在生产建设领域的直接投资,增加社会公共领域方面的支出。财政的公共性日益凸现。2003年的非典疫情,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包括公共卫生体系在内的公共服务不可或缺,公共财政对此责无旁贷。 财政部长金人庆在一次会议上深有感触地表示,要针对非典暴露出来“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加大公共服务方面的开支,解决农村和社会发展的“短腿”问题。 “短腿”该如何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公共财政而言,就是要关注民生,时刻把百姓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公共财政补“缺位”、关注民生的一个缩影。 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农村的小康。针对农民没有医疗保障、“脱贫四五年,一病回从前”的状况,中央提出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2006年,中央财政为此安排补助资金达55亿元,4.1亿农民从中受益,今年这项制度的试点范围要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 不仅是医疗,近几年农民生活在诸多方面发生巨变:不用交农业税了,种粮有补贴了,孩子上学免费了,走上水泥沥青路了,在家就可与在外打工的亲人通电话了。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公共财政。从2003年到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达15060亿元,相当于前10年的总和。 支持编织社会保障“安全网”、保障每个孩子受教育的权利、撑起人民健康的“保护伞”……如今,财政的阳光已经洒向公共需要的每一方面。数字是枯燥的,却最有说服力:2003年—2006年,全国财政用于教育支出年均增长15.9%,用于社会保障支出年均增长13.4%。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要平等对待各类企业,通过综合运用国债、税收、财政贴息等政策手段,为企业创造更加公平、开放、宽松的发展环境 科学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前,财政企业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随着多种经济成分企业的兴起,就要兼顾各类企业,将它们纳入公共财政覆盖范围。 高培勇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不仅要服务于国有企业,还要平等对待各类企业,通过综合运用国债、税收、财政贴息等手段,为企业创造更加公平、开放、宽松的发展环境。这是公共财政“全覆盖”的另一要义。 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是企业平等竞争的“起跑线”。经过数年的调研、法律起草、征求意见之后,今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并将于明年起施行。回首企业所得税制的演变,从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差别对待,到对内外资企业差别对待,再到所有企业适用统一的所得税制,各类企业今后将在平等的起点上各显活力。 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是税制改革的又一重头戏。2004年7月1日,我国在东北地区进行这一改革的试点,将过去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改革为消费型增值税。此举有利于进一步消除重复征税,增强企业自我发展的活力。截至2006年底,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的试点企业共抵扣增值税90.62亿元。今年7月1日起,国家在中部地区六省份的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扩大这项改革试点。 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占我国税收收入的六成,这两项改革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启动。财政为此付出了相当的成本。据测算,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改革,财政为此每年减收1500亿元;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财政要减收约930亿元。财政部门为何要推动这项改革? 金人庆一语点出其中“奥秘”:短期的减收会带来长久的增收,静态的减收会带来动态的增收。改革的目的,就是推动各类企业的发展,把企业“蛋糕”做得更大,把经济“蛋糕”做得更大,从而把财政“蛋糕”也做得更大。 不计一时得失,注重长远发展。这一着眼全局的理财观,目前已见成效。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的三大动力工厂——哈尔滨汽轮机厂、电机厂和锅炉厂一度因为生产技术落后,陷入困境。2004年增值税新政策实施,为这三个企业再展雄风提供了机遇。截至2006年底,三家企业共获增值税抵退6538万元,生产经营形势一年好于一年。2006年,三家企业实现利润超过11亿元,上缴税收1.7亿元。 支持自主创新,促进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公共财政着力加强薄弱环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科学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加强薄弱环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至关重要。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公司是一家科技型企业,公司成立后先后承担了3项中央财政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总计获得无偿资助215万元。通过创新基金的支持,科大讯飞快速发展,如今已经成长为在智能语音技术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企业。 科大讯飞是众多受益于创新基金的企业之一。科技型中小企业仅占中小企业的3%,却造就我国约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为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公共财政旗帜鲜明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除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之外,中央财政目前每年还安排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专项资金、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等,并给予它们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创新基金为例,成立5年多来,创新基金资助的企业销售收入增长5.2倍,利税增加了6倍,全部实施项目中拥有专利授权数达到2269个。 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保持一片纯净的蓝天,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公共财政近年来也是举措频频。 为实施好退耕还林(草)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公共财政投入不菲资金;为保证矿产资源开采有度,推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为抑制高污染、高能耗产品出口,审时度势连续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筹集环境治理资金,加快推进资源税改革。 从偏重生产建设转向关注民生,从服务国企转向平等对待所有企业,从直接介入竞争性领域转向着力于发展薄弱环节。这些变化告诉我们,公共财政正朝向覆盖“全方位”、“所有人”的目标快速前行。改革任重道远。我国公共财政建设时间仍短,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运行机制正在探索建立之中。人们相信,只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推进改革,公共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定能发挥更大作用。(许志峰) |
[发布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