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们不仅要培养知识精英,更要培养流淌着科学道德血液的知识精英。”今天上午,北京大学所有2009级研究生新生聚集于百周年纪念大讲堂,聆听“入学第一课”。北大研究生院副院长高岱教授告诉记者,和往年由各个院系分别组织新生见面会不同,今年研究生院首次和全体新生“面对面”的内容,就是讲解学术规范。而清华大学欢迎4000多名研究生新生的形式也很特别——请来中国科协的10多位院士专家,以“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为题举办专题报告会。“我们希冀进入学术研究阶段的青年学子,从踏入科学研究大门的第一天起,就以最严谨的治学习惯要求自己。”清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武晓峰老师说。 莫以“小聪明”对待学问 几个月前,也是在百周年纪念大讲堂,面对即将离开母校的2009届毕业生,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教授说:“开始新的人生旅程,固然可喜可祝;但我知道,你们中的少数人能够毕业,带有几分侥幸。在祝贺你们的同时,我也必须提醒你们,人生的侥幸并不总是存在。从长远来看,命运的均值是零!” 一位辅导员老师告诉记者,清华、北大聚集的都是好学生,搞定一门课、一篇论文并非难事。“但正是因为天资聪颖,往往会在治学态度方面放松要求,忽略基本的学术规范。”海淀区某重点大学研究生院曾有一位非常优秀的硕士研究生,在求学阶段找到了年薪25万元的岗位。但由于长期实习,学业处于“半荒废状态”,最后连某些课程论文都由同学帮忙“修修补补”,最终因为硕士论文不过关而被取消学位,连工作也砸了。高岱教授坦言,在负责研究生工作的这几年中,几乎每年会碰到有学子因为学术规范问题而遭遇麻烦的个案。 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绝不应该成为大学学人放弃自己操守的理由!”在清华大学“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专题报告会上,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如是说。 “虽然学术不端行为已经侵蚀到了高校研究生和大学生群体中,但高等学府永远是社会道德和理想的引领者与坚守者。”顾秉林院士说,学术不端行为需要标本兼治。在加强科学道德、学风和学术规范宣传教育的同时,也要有切实的制度建设与制度保证。一旦发现必须坚决处理,坚持学术的事情由学术本身说话。“诚然,目前在制度建设方面尚存不足,但青年学子必须学会自律。明白什么是行为的界限,以高尚的学术道德从事科研工作,也许才是最重要的科学素养准则。” “希望‘入学第一课’能成为所有学子心里的一颗‘种子’。”武晓峰老师说,学术道德操守与治学品格,不仅仅会影响到学子们在校几年的学习研究,即使将来未必走上真正的科研道路,这些习惯与态度也都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本报驻京记者 王乐(本报北京9月9日专电) |
[发布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