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考研资讯 > 招生政策 > 正文
专业硕士“天价学费”引争议 被疑借此创收(图)
作者:佚名 来源:新浪 发布时间:2010-08-09 13:08

9月9日,几名学生走出北京大学法学院大门。
9月9日,几名学生走出北京大学法学院大门。

  通讯运营商搭着凉棚大肆招揽客户,小贩们兜售着各类生活用品,自行车店新进的车子太多,不得不从门口一直摆到路边,随处可见的横幅上写着“热烈欢迎新同学”。在北京大学开学这几天,校园里到处可见这样热闹繁忙的景象。

  但被欢迎的新同学并非都在为进了名校而兴奋,有人在为学费发愁。

  8月23日,一篇名为《亲爱的我的北大,我是否该卖身交你的天价学费?》的帖子,出现在天涯论坛上。虽然帖子被批有明显的“标题党”倾向,但其中反映的问题却引起不少人的关注。

  该网友称,自己即将进入北京大学攻读法律硕士,但每年2.2万元(3年共6.6万元)的“天价学费”,让自己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学费负担。

  这个网友质问,这种收费是否符合教育部文件规定,是否已经沦落成了学校的创收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自2007年以来,随着部分高校公费、自费的取消及奖助学金制度的变轨,研究生培养机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次“天价学费”事件的出现,研究生学费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据了解,高校有一部分专业出现了“天价学费”。这种收费是怎么产生的,是否合理?对此,记者展开了调查。

  学费是否天价?各方观点不一

  记者调查了解到,该发帖人为女生。当记者试图通过其朋友与她取得联系时,她朋友说,该女生不愿意再谈,“再讨论下去对她在北大读书或多或少有影响”。

  在帖子中,这名女生这样描述了自己的家庭境况:“母亲卧病十几年,家徒四壁,父亲也已年过花甲。”“我家全年纯收入不过五六千元。本科期间家里只是负责我每年3000多元的学费,剩下的生活费我自己解决。”

  她说自己对“天价学费”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虽然每年2.2万元的学费是自己在报名时便知道的,但考研时看到学校的总招生简章上写着普通奖学金额度比学费还高,认为只要自己努力拿到了奖学金,学费就不是什么问题了,“自己只需要解决第一年的学费就可以了”。

  但让她失望的是,原本期望的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变得“犹如水月镜花”,因为“所有奖学金政策都是法律硕士除外,只有极少数单项奖学金才可以申请,而且奖励额度都不高,奖励名额都不多”。

  她这样计算3年的开销:学费6.6万元、住宿费4500元、餐费9000元,其他生活日用品开销按每月50元计算,3年共计1500元,如此加起来,读完这3年至少8.1万元。

  “沉甸甸的压力”让她质疑:“北大,你的学费为什么是天价?”

  但记者了解到,事实上,并非只有北大的学费这么高,其他高校的法律硕士收费也不低,比如清华大学2009级法律硕士3年的学费也达到了4.6万元。

  相比较而言,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的学费相对要低些。今年刚考上该校法律硕士研究生的张仑(化名)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虽然每年学费是1.6万元,但只要不挂科,就会有3000元的奖学金”。但也有新生在网上表示“太贵,准备放弃”。

  当记者联系到这名“准备放弃”的新疆籍学生时,他最终还是决定去学院报到。他说,1.6万元的学费是“啃老”啃来的,由于家在农村,父母出这笔钱很吃力,“但第一年,就这样了,剩下的靠自己。”

  还有比法律硕士学费更高的专业。据了解,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招收的国际法律硕士的学费达到每年5万元。而复旦大学今年新设的金融学(基金管理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费,也达到了3年10万元。

  记者还了解到,同声传译、工商管理软件工程集成电路工程等专业硕士的学费也非常可观。《北京大学2009年工商管理硕士(MBA)招生简章》显示,国际班学费10.8万元,全日制班、在职班学费9.8万元。国际班、全日制班分两年缴纳,在职班分3年缴纳。北京大学2009年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部分方向的学费,两年共计6万元。

  这样的高收费让一些人深感震惊,“天价学费”帖子后面的跟帖,就有不少人感叹上学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好学校上不起。

  但也有不少人为这种高学费作辩护,抨击作者是在炒作。有人认为这种投资完全值得,高投入,毕业后参加工作收入也高;还有人认为高学费来自高成本。

  对于法律硕士而言,这样的收费到底算不算高?

  【相关阅读】

  研究生收费改革历程

  1985年以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实行单一的国家财政模式。

  1985年始,国家对研究生收费采取双轨制,即国家计划内招生由国家按招生指标下拨培养费,计划外委托培养生由委培单位出资(也有一些由个人出资),计划外自筹经费生由个人出资或导师出资。

  2005年起,国家开始探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作为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一步,研究生收费机制改革问题备受瞩目。

  200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3所高等学校开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

  2007年,全国17所高校首批试点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这些高校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西安交大、中科大、中国农大、大连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培养经费改革只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的一项内容。改革后的研究生将不再区分公费和自费,而是采取奖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学费和生活费。没有参加试点的高校仍按计划内和计划外招生。

  2008年,56所研究生院招生不再分公费和自费,而是采取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

  2009年,国务院学位办公室表示要将改革推广到全部中央部委属院校,同时鼓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省属高等学校开展改革试点工作。

  (实习生陈杰 袁梦晨整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
  相关阅读:  ·考研报名即将启动 符合报考资格学历分六种  ·2012研招变化:7类专业硕士考试初试取消政治  ·北大清华试行读博“申请制” 合格者免初试环节  ·教育部:2012年硕士招生要防止个别专业过于集中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招收研究生工作的通知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