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酷暑天,正是孩子们悠长的假期。近日,一个“美国小学生暑假要做的100件事”的帖子,在网上广为流传。打开看看,满眼是一个“玩”字:开睡衣晚会、去野营、去远航、去探索基地、去旅行、去拜访别人、去图书馆、烤饼干、带着微笑做家务……。问一对暑假从美国带着两个孩子来沪探亲的父母,孩子们有暑假作业吗?答曰:他们的暑假作业就是玩啊! 那么我们这里的孩子怎么过暑假的?据一个微型抽样调查显示,一个二年级孩子的暑假计划是参加奥数班、英语(论坛)班,弹钢琴、打乒乓,她的说法是“恨不得一周掰成8天过!”而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放假后就更是进入了迎接“小升初”的“暑假模式”:报名参加3个班:一个15天的奥数班、一个12天的英语班,一个12天的综合课程。唉,又一个玩不了的暑假! 而为了孩子,我们的许多大人也在忙。部分家长在忙——为孩子选各式各样的“学习班”,尤其是新五年级的家长,开始为孩子明年的“小升初”忙碌。据一个“为2013年小升初做打算”的调查,大部分的家长继续为孩子选择学奥数,参加各项杯赛,“仍是相信奥数是硬道理”。部分教师在忙——打开一个教育网站,一条条刺激眼球的大标题跳入眼帘:2013小升初,我们一起准备;暑假可以改变一切,看你愿不愿意;五年级早行动,六年级大冲刺;……看得你禁不住热血沸腾,巴不得让孩子每天都“行动”、“冲刺”,哪有“玩”的心思,哪有孩子们“玩”的时间?“小升初”的孩子和他们的爹妈尤甚。年复一年,今年的“小升初”尘埃甫定,明年的“小升初”之战烽火又起。难怪今天的人民日报也在为“小升初”之热纠结,记者写道:有人如此总结,在一线城市,中考最易,高考(微博)其次,“小升初”最难。为了争夺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小升初”成为许多家庭的精神枷锁。尽管国家禁令频出,却依然堵不住乱象丛生——违规办班、私设门槛、权力寻租、人情开路、以钱择校、招生腐败,义务教育的升学路径竟异化为“拼爹时代”的畸形怪圈。 而正当我们的孩子和他们的爹妈在为“小升初”而发狂的时候,教育资源比我们丰富得多的德国,却是另一番让我们匪夷所思的情形:德国的“小升初”之际,有不少孩子进入职业学校!据介绍,德国的孩子3岁进幼儿园,6岁入小学,小学学制是4年。小学毕业时,学生及其家长就得考虑今后是读书上大学还是参加职业培训。德国的孩子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往往会让中国的家长大跌眼镜,好多孩子的理想就是当汽车修理工、理发师之类,而家长对孩子的职业选择,非常淡定和务实。据悉,2009年德国巴符州小学毕业生总人数为10.6万人,其中40.2%的学生进入文理高中,34%进入普通中学,剩下24.6%进入职业预校。 这对我们而言,简直难以想象。而这样的成才观、教育观,却是非常科学的。全社会的人才需求是分层次的,而人也是各有其长,各有所短,人人都走同一条成才之路,既不现实,也不必要。实践证明,德国教育体制的成功,就在于培养储备了各种层次的人才,最大程度地满足了社会需求,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而他们的制度设计有力地支撑了各类人才的成长,比如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能够更早进入社会工作,可能几年后跟当时刚刚大学毕业出来的大学生工资和发展前途一样。在很多德国家长看来,孩子进入大学未必能顺利毕业,还丧失了最佳的职业培训的时间。与其让孩子在痛苦的学业中度过,还不如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多么科学的观念,何等明智的选择! 很赞同这样的观点:如果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像发达国家那样,卡车司机的收入,比白领还多;水电工住的房子,跟大学教授一样好;农民可以带着老婆孩子,跟官员在地中海的同一家酒店度假。到那时,我们的孩子,就不会为了他们的孩子而纠结了吧?——不必为“小升初”纠结,不必为人人都争求名校,不必付出牺牲“玩”的代价和数不清的无谓的“成本”。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塘沽非津学生小升初 五年级后转入不享政策
·2013小升初 家长选班忙:又一个玩不了的暑假!
·福州市教育局:“小升初”志愿信息可网上查询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小升初”分两批测试
·明天小升初考试备战胜高考 学校掐尖像打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