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生日前帮去年考上大学的儿子整理书籍时看到,一大堆教辅占满好几格书架,其中有的还是崭新的,翻都没翻过;想到儿子上高中后,学校不断要求家长为形形色色的教辅书埋单,刘先生对这样的浪费感叹不已。 日前,教育部在其网站上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任何教辅材料。如果学生自愿购买本地区推荐的教辅材料并申请学校代购,学校应做好统一代购服务,不得从中牟利。学生和家长个人自行选择的教辅材料,学校不提供代购服务。 对于教育部新规能否让家长们今后不再遇到与刘先生家相同的遭遇,不少市民仍然表示担心这个通知流于形式,不能真正为家长和孩子减轻教辅方面的负担。 市场 家长排队买教辅书 记者走访昆明南屏街、小西门、建设路、一二一大街等多家教辅书店发现,书架上摆放着各种包装的各类教辅材料,有的教材版本不一。记者在书店看到,不少家长在现场咨询或排队选购,有的家长还提着篮子装书。不少教辅材料用大号字体标明“班主任推荐”、“特级教师推荐”、“名师点拨”、“一线名师提升教材”,或直接打着昆明一些名校和高校出版社的名字,如重点中学冲刺卷、口算天天同步练等。 “教辅类图书销量不错,开学这几天一天卖几百册不成问题。”位于建设路的一家书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每年新学期开学前,中小学教辅书都能登上每周热销书名单。书店内销量较好的是同步答疑、各科试卷和教材解析等。位于交三桥一家书店的销售人员介绍,最近几天到店内买书的主要是家长,大都是买了教辅材料让孩子学习用。 “这些教辅书都一样,看起来都差不多,只好随意选择了,因为不熟悉我也没详细翻看内容。”家长楚女士告诉记者,每年开学后不久老师经常会提醒家长帮孩子买教辅材料,很少征求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听说有的学校直接把书发给学生再收钱。 “除了老师要求买的,我还给孩子单独挑了一些中意的教材,只要跟他上课内容接近的都挑选一些。”为提前给孩子买好教辅书,在一家企划公司上班的吴女士专门请假陪儿子买书。在看到状元题库、昆明本地名师推荐教材等招牌之后,她毫不犹豫地帮儿子选了将近10本。“不知道效果如何,先买回去让孩子试一试。” 书商 出发点好惩处违规不够 对于教育部发布的《通知》,不少书商认为新规定出发点很好,或许能够遏制利益因素的干扰,但是从该规定中看不出什么严厉的惩罚措施,感觉是一些大而空的口号。虽然此举有助于打击教辅市场乱象,但并未看到处罚条例,很多人还是有办法参与编书、出书获利。 一位长期从事教辅教材业务的批发商唐先生告诉记者,每年2月底或9月初的开学季节都是教辅书籍销售旺季,也是批发商和书商们业务量最大的时候,他们会派出大量业务员带着各种样书到书店和学校推销,约定给订购者一定的提成。目前高中教辅定价较高,教辅书籍进书店或进学校都需要花费。比如,需要给负责的个人和代理商(直销员)一定提成,余下的利润才是教辅公司的。 对于市面上各种印着“特级名师”、“金牌名校”的教辅书,长期从事教辅业务的图书市场批发经理陈天贵告诉记者,所谓的名师、名校大多是虚张声势。市场上出现一本质量不错的教辅书,很快就有人抄袭。陈天贵说,教辅图书的封面上常常显示的某专家主编、某名校某名师主编,其实未必,这些教辅资料可能只是挂着名号,利用他们的名气来销售。“教辅图书内容雷同,互相抄袭现象严重。详细比对就会发现,有的教辅材料勉强有一些原创内容,有的直接是把前一年的稍微增删一些内容,换个封面和包装就行了。” 市民 个别人士依旧有利可图 不少市民表示,近几年教育部等部门为治理教辅乱象花了不少工夫,但教辅材料的利益链一直难以解决。通知从表面上看口气严厉,但自己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有这样的指定教辅材料的经历,现在孩子反映这种做法依然在延续,说明难以根除。而且,教育部通知针对的对象是单位,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个人编写教材并无不可。 “教育部出台的规定可多了,比如禁止补习、禁止择校费和乱收费、禁止强制学生买教辅并问责,但可惜很多没能实现。”家长雷先生表示,如今出台“与学校利益相关单位不得编写教辅材料”这一新规,出发点都是惠民,但执行的力度与效果如何让人很是担忧,虽然不知道相关人士能从指定教辅材料中分到多少利润,但通过下属、朋友编写教辅材料的话,个别人士依旧有利可图。 市民翁先生说:“这项规定如何执行肯定会面临现实困难,只怕有人会换件马甲继续赚钱。就算不允许在职人员编写教辅,从这些机构退休后的人员可以编写。”而且,目前教辅市场的红火跟应试教育密切相关,一时难以杜绝。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上海中学生语文学习陷困境 刷微博容易写作文难
·小升初择校门槛高 全优奥数加三好才够格
·为有百分百把握进热门幼儿园 家长抢报亲子班
·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新规出台 家长担心负担难减
·“雷锋超市”开进小学 贫困生获赠2000元购物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