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小学班干部为何惹起大争论 七岁的秋秋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左胳膊上别着一个五角星,她说这是儿童团团员的标志,说话时小脸上洋溢着自豪。自己是每天帮老师记录同学考勤的小助手也让秋秋觉得自豪,为了做好考勤工作,她每天不用妈妈催促,自己能提前一刻钟到学校。尽管二年级才设置少先队干部、班干部,秋秋已经向着班长的方向努力了。秋秋不知道,她向往的队干部、班干部的制度,这段时间却让大人们“吵”翻了天。 班干部制度引争议 12月9日,郑渊洁发布微博客称“小学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汉奸”,并给出了“汉奸”的三个特点:为强权效力、告密、奴役同胞。他建议取消小学班干部制度,让所有孩子平等成长。这条微博在网上引起了争议,一天时间,3000多人转发,800人参与评论。 12月14日,一名自称是小学生班干部的网友向郑渊洁发出“反击”,称“汉奸”二字刺痛了所有班干部的心。这名“小学生”的信融合了TVB体、咆哮体等多种网络流行语言,驳斥郑渊洁不懂班干部推选制度。 其后,郑渊洁接连在微博上发起3次投票,其中之一便是针对这封“小学生班干部”的来信。在是否同意用值日生取代现在的小学班干部的投票中,94%的网友反对改变现有小学班干部制度,还有53%的网友认为家长会为了让孩子当干部而向老师行贿。郑渊洁认为,一道杠两道杠三道杠和绿领巾一样存在等级,应当取消,孩子要学会自己管自己。如果必须有小学班干部制度的话,就轮流当,不用选举,且班干部的职责是以服务为主。 争执产生后,某市150名小学生和50名中学生曾接受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1%的同学表示自己很愿意当班干部。 不难发现,无论是反击“班干部制度汉奸论”的小学生班干部,还是接受问卷调查的200名学生,大部分孩子,不仅对班干部制度不反感,还很希望自己当班干部,认为这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这次争论中,不淡定的是成人。 班干部制度利与弊 秋秋的小脑袋里还没有“干部”和“管”别人的概念。在她看来,班干部一定要乐于助人和成绩优秀。但她犹豫再三后,秋秋最终放弃了“成绩优秀”的必备条件,选择了乐于助人。秋秋认为如果自己当了班干部,可以帮助更多的同学,同时受到更多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其实,这也是大部分学生的想法。在问卷调查中,想通过当班干部来“锻炼自己能力”的同学人数最多,共占41%。另外有19%的同学表示,当班干部不仅是父母的期望,同时也能让老师更加喜欢自己。 程老师是一名有着25年教龄的小学老师,她眼中的班干部、少先队干部要有能力、有公心、肯奉献。班干部制度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锻炼同学们的组织能力,让独生子女有集体意识。因为少先队干部每学年改选一次,角色的改变也能让学生们学会换位思考,主动为他人着想。 当然,理性分析,班干部制度的确存在利弊两面。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副教授魏曼华的研究方向是教育社会学,她认为,从教育学、社会学的角度看,现行的中小学班干部制度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我国中小学的班级人数较多,教师的教学任务重,精力不足,班干部能够帮助老师管理、处理班级和学生事务。同时,班干部制度也是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一种制度。特别是对于担任班干部工作的学生而言,可以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和培养诸如沟通、交流、理解、同情、管理以及领导能力。 但另一方面,这种制度的确也有负面性。“尽管有些抨击较为片面、极端,但确在某种意义上指出了班干部制度的弊端所在。”魏曼华说,“班干部替代教师行使一部分管理职责,但是,怎样正确地行使权力?对班干部的工作如何监督?等等,对于这些,学校和教师还缺乏相应的引导。”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了解班级情况,班干部“打小报告”、“告密”就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这并不是说孩子们存有恶意或者品行不端,而是年纪越小,越不能判断怎样的事情应该告诉老师,怎样的事情只是同学之间的小秘密。一般情况下,打小报告的事情多发生在小学阶段,而大学中的学生干部就能比较合理地处理自己与同学、自己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给更多孩子机会 与孩子相比,家长对班干部的热情更高。魏曼华在调研中发现,在东部发达地区,某些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经常找到学校,要求让自己的孩子当班干部,使老师备感压力。程老师认为,班干部制度本身是值得肯定的,问题出现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和老师应该给孩子更多机会,让更多的孩子在“干部”岗位上得到锻炼。魏曼华赞同程老师的观点,她认为,“班干部制度的改革应该立足于让每个学生都有面向全班、面向同学锻炼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成长和发展。”她提到,目前,中小学班干部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是要改变班干部只局限于少数人的状况。现行的大部分班干部制度,基本上是自己报名,同学选举,但每学年才改选一次,也就是说在小学阶段,一个班里最多只有6名同学有担当班长的机会。因此,如何改革现行班干部制度,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使他们学会沟通、交流、理解、共处、做人,是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关键问题。 其实,与程老师、魏曼华有共识的教育工作者为数不少,一些学校也尝试着进行改革:成都市电子科技大学(招生办)附属实验小学,为了能让每个孩子都有锻炼的机会,把班级管理工作拆分开来,以前的小组长被分为学科组长,即每个组都有语文、数学、自然、英语(论坛)等组长,在一个组里大家都是组长,只是负责的学科不同,全班57人加起来有50个岗位。还有一些学校推出了轮流班长制、值周班长制孩子们轮流当班长,与常设的班长一起为同学们服务……这些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上述改革在实施中也都有其局限性,如人人负责有时成了没人负责。另外,由于班主任工作繁忙,而且已经形成了对现存班干部制度的路径依赖,因此,上述班干部制度的改革只是某些学校的探索和实验,班干部相对固定还是主流。魏曼华介绍。 如何让班干部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与功能,如何改变现有班干部制度的弊端,以达成最理想的教育效果?这显然不是一次争论能够解决的,需要我们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加以深入思考。(记者 刘 茜) 小学班干部为何惹起大争论 七岁的秋秋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左胳膊上别着一个五角星,她说这是儿童团团员的标志,说话时小脸上洋溢着自豪。自己是每天帮老师记录同学考勤的小助手也让秋秋觉得自豪,为了做好考勤工作,她每天不用妈妈催促,自己能提前一刻钟到学校。尽管二年级才设置少先队干部、班干部,秋秋已经向着班长的方向努力了。秋秋不知道,她向往的队干部、班干部的制度,这段时间却让大人们“吵”翻了天。 班干部制度引争议 12月9日,郑渊洁发布微博客称“小学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汉奸”,并给出了“汉奸”的三个特点:为强权效力、告密、奴役同胞。他建议取消小学班干部制度,让所有孩子平等成长。这条微博在网上引起了争议,一天时间,3000多人转发,800人参与评论。 12月14日,一名自称是小学生班干部的网友向郑渊洁发出“反击”,称“汉奸”二字刺痛了所有班干部的心。这名“小学生”的信融合了TVB体、咆哮体等多种网络流行语言,驳斥郑渊洁不懂班干部推选制度。 其后,郑渊洁接连在微博上发起3次投票,其中之一便是针对这封“小学生班干部”的来信。在是否同意用值日生取代现在的小学班干部的投票中,94%的网友反对改变现有小学班干部制度,还有53%的网友认为家长会为了让孩子当干部而向老师行贿。郑渊洁认为,一道杠两道杠三道杠和绿领巾一样存在等级,应当取消,孩子要学会自己管自己。如果必须有小学班干部制度的话,就轮流当,不用选举,且班干部的职责是以服务为主。 争执产生后,某市150名小学生和50名中学生曾接受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1%的同学表示自己很愿意当班干部。 不难发现,无论是反击“班干部制度汉奸论”的小学生班干部,还是接受问卷调查的200名学生,大部分孩子,不仅对班干部制度不反感,还很希望自己当班干部,认为这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这次争论中,不淡定的是成人。 (光明日报 刘 茜)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小学班干部制度引争议 媒体批“成人不淡定”
·汉语能力测试神秘试考 大学生
·教育部回应“汉语四六级”:不挂钩就业 不强制
·教育:别让小学生失去想象力 让大学生失去梦想
·网友:让并校问题照见教育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