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新华网 直击决策 根据《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从2014年起,山东将成为全国首个允许“就地高考(微博)”的省份 若干年之后,徐功颖终于盼来了好消息。 “我们也不用为孩子上学回老家了”,到山东打工15年,这位河南人所谓的好消息,就是2014年山东省即将实行的“就地高考”新政。 孩子2岁时随他到山东,幼儿园、小学、初中,直到高一,一直都在山东上学。按照原来的打算,“在高二时我们就要把孩子送到老家去参加高考。”这就意味着,夫妻俩肯定有一个要跟着回老家。 事关孩子的未来,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体验。眼下,在山东省,一大批类似徐功颖情况的家长和他们的孩子们正遇到“好运气”。一方面,“百年大计”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饱含全社会的期待和压力,另一方面,历史和现实双重原因使得教育改革步履蹒跚,“稳中求进”远没满足需求。“就地高考”的出台,无疑释放了一个好信号。 这“星星之火”,能否在全国燎原? 在采访中,部分教育部门负责人、专家、老师表现出“谨慎地乐观”:在就地高考的道路上,“前途是光明的”,但有很多难关要闯。 山东“破冰”,多少考生会选择就地高考? 一颗石子投入湖中,山东的“破冰”之举到底能激起多大“涟漪”? 以徐功颖为代表,大批在山东务工的外来人员子女回户籍地高考的烦恼得以解决。以山东省青岛市为例。按照该市教育局的统计:目前,青岛市义务教育段,也就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数已达到12.5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段在校生的18%。再加上幼儿园、高中段,外来人数相当可观。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新入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每年都在以万人以上的速度增加。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山东的高考新政策。“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讲,山东省这个措施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它的示范性和推广性不是很突出。”齐鲁师范学院周卫勇主任认为。 “山东作为一个考生量大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比较稀缺的省份,升学的竞争压力很大。同样的分数,在某些省份可能能上北大了,但在山东可能就只能去专科学校。所以很多年以来,都只听说山东考生跑到外省参加高考,很少听说有考生到山东参加高考的。” 他的观点得到山东济南市教育系统某负责人的认可。后者表示:“就地高考放开,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选择在山东参加高考,不少考生和家长还是会权衡一下。”该负责人认为,考虑到山东的升学压力,很多家长还是会比较在老家和山东考,哪个地方更有利于孩子上大学。 在采访中,相当部分的观察者认为,山东作为教育大省,基础教育质量高,考生基数大,而在山东省内能享受的政策优惠有限。相比较而言,外省考生选择在山东考试,被知名大学录取的机会肯定不如某些边远省份。所以,开放政策虽然给流动人员的子女提供了方便,但是能有多大作用还有待观察。 孔雀飞不飞,关键在于高考录取是否公平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实行高考户籍限制政策,即本地只接受户籍考生在当地参加高考,这样就导致广大非户籍考生只能回到原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外地孩子在中考前或者高一、高二时就提前回家乡,这在山东各地是普遍现象。 每临中高考,“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让青岛27中校长刘文波颇感无奈和心痛,“初一入学时有140多,到现在初三只剩下110多了。这些回去中考的学生,很多都是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因为这些孩子即使考上了青岛的高中,也不能在青岛参加高考,很多学生为了适应当地学习和考试,在中考报名时就得回乡考老家的高中。” 山东潍坊一所高中的李校长与刘文波有同感:“比如说外省的,高考试卷都不一样,学生肯定要提前回去适应,否则就会影响高考成绩。”但各省区的课程、考试都有较大差异,习惯了当地教材的学生回到原籍参加高考,加上高考前夕来回奔波,考生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各大学的高考录取名额没有公平分配。像北大清华复旦等一类院校,给山东、河南等省份不过几十个名额,却招收大量本地生源。大学的招生名额应该按省区情况合理分配,分数线应该不要差距太远。给外地学子一些比较平等的机会。”此前,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廉州中学副校长周怀慷的这番话让我们深思:能不能留住山东非户籍考生,决定性因素在山东省外。 “星星之火”燎原,下一个“山东”在哪里? 在教育改革问题上,“先易后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但面临着现实诸多难题困扰,“就地高考”也存在着“推广难”困境。 长期以来,山东高考以“考生多、(优质高校)资源少、录取分数高”为特征,即使外地考生“落地”,在很大程度上也很难对本地考生造成太大冲击,这是新制度能率先在该地“破冰”的“容易”之处。 “山东在全国率先突破户籍障碍,带了个好头,这对于打破就地高考的困局是有帮助的。现在破解就地高考难题最困难的是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我们不能要求他们也立马跟着山东开放,而是要等其他地区逐渐开放限制之后,再来突破最难的区域,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的观点,是目前大部分教育人士的顾虑所在。 “山东开放高考户籍限制,对山东本地产生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如果换作北京和上海就不一样了。”齐鲁师范学院周卫勇认为,“北京现在就人满为患,如果也按照山东这种模式开放,必然会造成基础教育负担的加重和大量人口涌入,城市难以负担。短时间之内,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开放户籍限制都不大现实。至于说其他省份,像陕西,优质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同时高考竞争也不是很激烈。如果高考户籍政策放开,大量外地学生转过去,必然会影响本地人,会遇到很多阻力。教育是一项民生工程,地方政府必然会谨慎考虑这个问题。” 实际上,在“就地高考”问题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人口流入大,教育资源集中,却是“最难啃的骨头”他们因为人口容量有限,才真正考验改革者的智慧和魄力。这一点,即使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也承认。 “我们鼓励各省市结合实际,尽快推出"就地高考"方案,有些省市确实存在难度的,教育部将具体协调。同时,"就地高考"也不意味着完全开放,而是存在"条件准入":一方面要考虑城市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长满足在当地工作等条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 在大部分受访者看来,由山东“破冰”之点,到全国“棋局”之面,乃至推而广之到教育制度的其他方面的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促成,“需要长期的打算”。而这也需要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共识和努力。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最受高考生关注的院校排行:北京大学排第一
·贫困县万名学生将享受高考优待
·汶川重建:顺利组织两次高考 灾区教育屹立不倒
·湖南常德市高中生可在家门口参加“美国高考”
·今年名校定向招收万名寒门学子 京高校招13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