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高考资讯 > 高考信息 > 正文
林琦:探索魏晋死亡观 一篇论文敲响复旦门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2-03-27 21:11
分享到:

林琦:探索魏晋死亡观 一篇论文敲响复旦门

独立完成一篇人文经典著作的论文,引来了复旦教授的关注,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的高三女生林琦因此获得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的“门票”。《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的人死观》,题目听着都深奥,文章让这位17岁的小姑娘获得2011年第八届“博雅杯”大奖。

经过一系列慎重的自主招生选拔,不出意外的话,林琦将会在下半年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就读。

钻研过魏晋名士“厌世而不厌生”态度的林琦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却反复强调自己并未读过多少经典,这篇3000字的论文是自己第一次写这么多字,花了两个星期时间。

复旦面试时向教授发问 17岁女孩热衷探索死亡观

对自己感兴趣的生死问题,林琦有股不屈不挠的钻劲儿。

在刚刚进行的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试环节,林琦向主考教授问了两个问题:“名士和普通大众的人死观(人死观,是指人对死亡价值的根本看法,相对于‘人生观’而言)应该是不一样的吧?名士之类的上层人物的死亡观,是在历史进程中逐渐渗入民间影响广大民众的吧?”

在决定命运的自主招生面试上,不少高三学生都如临大敌如履薄冰,之前会为此精心准备,甚至接受专门的训练。而林琦却把自己平时反复琢磨的问题看得比考试更重要。

当时,教授说这个想法比起论文的内容更有价值,但是不同意林琦的观点,名士也是人啊,他们的死亡观念和普通人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

林琦当时不能对教授的反问作出很好的回答,她曾经和高中语文老师唐明冰讨论过,老师接受她的观点。虽然主考教授和自己的语文老师观点相互矛盾,但这却引出林琦更多更深的思考。

照教授的说法,普通大众的死亡观并不比名士来得浅薄;其实,对死亡的感受,17岁的学生也并不比成年人来得疏离。死亡,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事实。年少者也有资格谈论,并不应该有“为赋新诗强说愁”之讥。年少者在感性上对死亡的恐惧比成人更加深重,成人在理性上对死亡的认识比年少者更加深刻。

林琦最近写了一篇关于参赛古诗文竞赛感想的征文,唐明冰老师在教师寄语中写道:“我以为,好的生活,结合林琦和我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诗意的有德性的生活。她当然知道这个,并且这样生活着。”在老师眼中,林琦是一个值得深交的朋友,而且在思想、文化和品格方面,与老师互相影响。在唐老师的“传统德性的体证和表达”的专题课上,林琦对“亲亲”、“善性”、“涵养操持”、“慎独”和“止于至善”等专题内容,都有独到的理解和体悟,并能充分透彻地表达。

唐老师评价:林琦对死亡有深重的感受,又能理性地思考死亡,这是比较难得的,她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和人生责任,肯定和宣扬“崇生重死”的人死观,更是值得尊敬。“青少年学生对现实的考察和体认,往往流于表象,林琦却能够具有历史意识,从思想观念上对现实进行反观和揭示,体现了一定的洞察力。她的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应该可以给她的同龄人一些启发。”唐明冰老师说。

不赶潮流不追明星 热爱魏晋风骨关注死亡话题

林琦的同班同学叶子觉得,林琦跟她喜欢的魏晋名士一样,有点“不食人间烟火”。

林琦从小爱读书。从初中到现在,她购买的书籍塞满了家里的两个大书箱;在办上海图书馆的借阅证之前,初一到初二的一年间,林琦曾经在一家读书网站从普通卡买到了白金卡。她庆幸于学校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即使在最为紧张的高三,她每天仍能在作业之外腾出时间阅读,每个周末至少抽出一天来读书,一个周末可以看两本。而“博雅杯”参赛文章的写作则往往是在晚上12点做完作业后进行的,她能抱着电脑写到深夜一两点。

她不常和同学去唱KTV、逛街,“特别专心”、“娱乐超少”。这与严格的家教不无关系。在图书馆工作的妈妈规定,她只能在学校使用手机,回到家就必须关机;同学王纾仪说每次打电话到她家,都要经过林琦妈妈的细细盘问。

“外面的世界接触少,读的书就多了。”林琦说,“也许和同龄人比起来,我没有太多浪漫的小想法。”在王纾仪看来,林琦不仅不盲目地追求流行,反而有些“刻意地反潮流”。她不像同龄女孩那样喜欢明星,“她喜欢的人要么死了,要么看不见”,这当然包括林琦最喜爱的作家汪曾祺,在说起这位“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时,她会抑制不住地激动起来,还有些微微的羞涩。

对魏晋风骨的热爱,则是从读到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开始的。林琦承认:“像我一样喜欢魏晋的可能不多,找到可以一起讨论的同学比较勉强。”而在她的语文老师唐明冰看来,“何止是比较勉强,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但她仍然热衷于和别人分享,王纾仪就常常被林琦拉着讲魏晋名士的奇闻轶事,“衣服一脱就骂人什么的”,说的是祢衡裸衣击鼓骂曹的故事。

关注到死亡的话题,则有一个私人原因。在高二末,林琦的一个关系很好的小学同学患上脑癌,短短一个月就去世了。当时,她看到社会上有中学生自杀的新闻,颇想不通:生命如此脆弱,为什么还有人轻易地放弃它?由此,她开始思考魏晋名士的生死观。

其实,刚上初中的时候,林琦对经典著作还不是那么感兴趣。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她也喜欢看玄幻、武侠、言情等“类型小说”。第一次参加古诗文大赛,铩羽而归,同校的一个男生拿了一等奖,她不服气,“受了打击,就开始读书了”。买的第一本书是《古文观止》,读到“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一句,她被迷住了,觉得徐文长身上也是魏晋风骨。

“高中的时候,那些小说都看完了,就开始读经典。”不过,到现在,林琦对书籍的涉猎都相当庞杂。最近,唐明冰老师布置给她一个任务——列出10本推荐阅读的书籍。在她列出的书目中,除了最喜爱的汪曾祺,有李泽厚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也有爱伦坡的《红魔假面舞会》;有《柏拉图全集》,也有科幻小说《三体》;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也还有《毛泽东选集》。

林琦觉得,不一定要刻意地从一开始就阅读经典,可以从一些类型小说入手,而且不少现代小说往往是对经典著作的仿写,甚至一些不怎么样的网络小说也有可取的部分,“对阅读本身产生兴趣后,才会养成多读书的习惯,而且好的坏的都读过了,才会有自己的判断和对文本的选择。”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高招访谈:高考物理主考三件事  ·捐髓男孩张文驰:高考可以重来 生命只有一次  ·吉林辽源:2012年高考外语听力20分计入总分  ·高考后模式能否闯出新路 解读中南大学改革试点  ·四川:2012高考考纲下发 一些变化需注意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