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高考资讯 > 高考信息 > 正文
人大党委书记回应自招为“掐尖”大战说法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2-03-15 00:01
分享到:

人大党委书记回应自招为“掐尖”大战说法

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党委书记程天权接受新华网记者独家专访,回应自主招生选拔中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新华网记者 陶叶摄

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自主招生选拔3月11日进入复试阶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10日接受新华网记者独家专访,就自主招生选拔中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作出回应,同时对人大近年来发展的探索和经验进行梳理总结。

回应“自主招生为高校间‘掐尖大战’”说法:

人大按自己的要求选拔学生

记者:2003年起,教育部开始试点高校自主招生。随着规模扩大,报考人数剧增,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有人提出,自主招生已成为各校间的“掐尖大战”。人大是较早开展自主招生工作的高校,您对“掐尖”的说法有什么看法?

程天权:优质资源应该用在刀刃上,用来培养那些智商、情商都比较高的学生,这样出苗率比较高,符合全社会的利益。

从学校来讲,教育是教学相长、互动的过程。仅仅有好老师,没有好学生不行。反过来,只有好学生,没有好老师也不行。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肯定要选好的学生。

社会上所说的“掐尖”是一个笼统的说法,不完全正确,对于对生源要求比较同质化的高校来说,掐尖的争夺是不可避免的。而对于一流高校,在学校传统、学科、校园文化等方面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因此在人才培养要求上有也自己的要求。在自主招生过程中,我们会按照自己的要求去选拔学生。对于一流高校来说,“掐尖”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所以目标人群也是不一样的,各取所需,具有多样性。

掐尖本身没有什么特别坏处,关键是不要只冲着名声去,要看是否与自己的特长、特点、喜好一致。如果学校有适合你的平台,你奔那个去就对了。无论学校、家长,还是学生,要理性地看待这个事情。

回应“考生为应对自主招生考试要花去()前相当多时间和精力”说法:

现在没其他办法,还只有考试能保证自主招生在总体上的公平

记者:近两年来,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纷纷结成“联盟”。除了笔试之外,各“联盟”还组织多种形式的复试、面试和推荐。有媒体报道,不少考生为应对自主招生考试,要花去高考前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您觉得当前的自主招生方式是否合理?

程天权:以我自己一辈子搞教育的经验,五六个学生在我前面一坐,聊上几分钟后,我就能判断出谁素质更好一些,智商更高一些。但是,如果就这么确定谁优谁劣的话,即使看得十拿九稳,社会也是不能接受的。根据我国目前的教育实际情况,一个让社会都能接受的验证办法还是通过考试。

其实,我们根本不需要那么复杂的考试过程。更何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费尽周折,主管部门也要花费不少精力,考生考试差一分命运就会天壤之别,这就不合理。但是,现在没其他办法,相形之下还只有考试能保证自主招生在总体上的公平。

这些年来,自主招生是留出一部分名额让学校自己选拔一些有创新能力、有潜质的拔尖人才,把他们放在我们教学改革实验里。这部分名额大概占了总招生人数的10%左右。但现在自主招生的意义也在消减,因为限制条件越来越多,规定也越来越严,比如获得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获奖者、科技创新一等奖获奖者等。

回应“好学生占据自主招生名额造成浪费”说法:

预先选中的优秀生可以把备战高考时间用来学习感兴趣的东西

记者:有人认为,各校“掐尖”掐到的好学生,多数是本来就能通过高考进入名校的。但现在这些学生占据了自主招生的名额,造成了浪费,而且没有把那些有特殊潜质的人才选拔出来。

程天权:与高考相比,自主招生是一种完全不同的选拔评价体系。在选拔过程中高校完全按照自己的标准去选拔人才,高校不会根据考生的高考分数去刻意改变选拔标准。通过了自主招生的考生,并不代表他不能在高考中获得成功。同时,有些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失败的考生,反而在高考中发挥很出色。

我们注重选拔优秀人才。事实上,通过自主招生预先选中的那些优秀学生,他们可以把备战高考的时间用来进行深入学习,学习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而不用为了应对考试而再多花时间精力。名额不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决定因素,我们应该让那些想学习且学习能力突出的优秀拔尖学生进到优秀学校。

记者:这几年人大选拔人才方面是否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

程天权:“宁缺毋滥”是我们选拔人才一直坚持的原则。每年我们都会根据自主招生的实际情况把一些名额从一些省份调剂到别的省份去,主要是考虑到教学的科学性,班里的学生水平要差不多,不然差距太大,组成一个班很难教学。

记者:人大自主招生工作推进这些年来,对掐出来的尖子后来的发展,学校有跟踪调查吗?

程天权:从短期来看,自主招生这些年实践下来效果还是好的,更长远的情况如何,还要再观察。校友会上出现很多年轻人的面孔,有的人在工作岗位上已经出类拔萃了,三年左右就成为单位业务骨干,这方面的工作交给他就放心了,虽然不一定成为领导干部。

教育既包括在校时期的教育、课堂的教育,也包括课堂外的教育。我们一直在做跟踪了解,来证明我们课堂教育的成效。我们至少跟踪了二三十年。一般来说,入学时优秀的学生,毕业时还是保持优秀水准的。但他能不能在社会上也是出类拔萃,这句话很难确定地说。学生最后能不能成功干出大的事业,还有好多的因素。这个因素包括他的研究方向找对了没有,他所在的环境是否合适等等。

总结自主招生十年历程:

在社会舆论压力下发展路径有偏差,但总方向值得肯定

记者:如何总结和评价人民大学近十年的自主招生历程?

程天权:从教育成材这个角度来看,时间还短了点。现行自主招生政策并非完美无缺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说,自主招生在社会舆论压力下发展路径有些偏差,但总的方向是值得肯定的。

现在我们常常出现因为名额限制,舍不得放弃一些有特点的学生,只好把他调剂到其他专业,因为和他原来的志愿不一样,他学习的兴趣和原动力就会受到影响。我们又考虑用调专业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但换专业又有很多硬性规定,有很多“关卡”,因为专业之间录取分数差距很大,调换专业会受到舆论质疑,被认为走后门“曲线救国”,所以换专业也很难。

描绘心中理想的自主招生选拔方式:

良性状况是学生对某个专业很有兴趣,就能把他选拔出来

记者:作为一名教育家,您理想中的自主招生选拔方式上是什么样的?

程天权:真正良性的状况,应该是一个学生如果他学习不错,对某个专业很有兴趣,她应该就可能选择某一学校某一个专业。我们的选拔方法也能够把他选择出来。

我想随着社会风气好转,我们可以做得更宽松一些。让老师们通过一些活动,比如夏令营等,对学生水平做一个总体评估,就能把他选进来,社会也不会指责你、质疑你。这应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一种选拔方式,但这样的状况大概短期不会出现。

(新华网)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山东高考改革将允许非本地户籍考生参加高考  ·人大代表张志勇:行政越位阻碍高考改革  ·浙江14校“三位一体”招生能否撼动一考定终身  ·江苏:双休日逾2万考生“小高考”主攻必修科目  ·高考化学80天冲刺妙招:牢牢把握热点内容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