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最公平公正的事情,现在借所谓改革名义把一好好的高考制度也改的变味了,我们关注随迁子女家长的第17次建议会有何种结局。 随迁子女家长已连续16次向教育部递交呼吁书和建议书,而有关专家、学者也连续多年上书、在全国“两会”提案,要求废止高考户籍限制,实施公平的异地高考制度。对于这个关系到亿万家庭和千万学生切身利益的制度改革,政府部门总是声称“问题很复杂”,在“研究之中”,却从未拿出过具体时间表,一再拖延至今毫无进展。 已连续16次向教育部递交呼吁书和建议书,坚冰仍未有丝毫松动。他们明明知道自己发起的新一轮“炮轰”极可能再蹈悲壮,但还是要“炮轰”,折射出向旧体制叫板的不屈不挠,这正是第17次建议的又一个意义。 表面上看,解决异地高考诉求非常简单: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在这个统一简洁的口号下,却包含了各地正常的随迁子女高考问题、各地高考移民问题及各省录取差异问题。种种问题混为一谈,使得异地高考最终面目模糊不清。 在教育资源分配上本来就不公平了,比如在京沪等大城市建一所学校要花国家几个亿,而在其它许多贫困地区建一所学校不超过10万的比比皆是。异地高考并不只是高考资格的计较,其间蕴含的人文层面的觉醒与追求无疑更有深远的意义。时代毕竟不同了,革故鼎新同样是大势所趋。在这种背景下,日益高涨的“异地高考”之呼,其实质是反映了社会对按照和谐社会理念调整利益格局的追求。 据统计,我国有2.2亿人离开户籍地迁居异地工作和生活。2010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小学和初中就学的人数达到997.1万。如此庞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和异地读书的学生,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下的必然产物,人员的频繁流动符合当下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因子。但是,流动务工人口和异地读书学生的相关人身权益,却未能得到同步保障,反而备受输入地的各种政策歧视,并不符合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平等原则。 每一次向旧体制的叫板,几乎都是在历经艰难曲折之后才迎来曙光。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20%的火车票退票费,从1997年开始就饱受质疑、批评,更有旅客为此把铁路部门告上了法庭,但还是以败诉告终。然而在经过了14年的艰苦角力之后,自今年9月25日起,铁道部终于改弦易辙,将退票费下调为5%。比如房屋拆迁,在民意的推动下,旧的“拆迁条例”废除了,新条例对群众反映最强烈、最关心的问题予以回应。又比如农民工“开胸验肺”事件之后,卫生部发布的新版《尘肺病诊断标准》已开始实施,国家相关规定也相继出台。 高考是最公平公正的事情,现在借所谓改革名义把一好好的高考制度也改的变味了,我们关注随迁子女家长的第17次建议会有何种结局,但更关注的其实已不是这一次结局本身——即使又是无功而返,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又一次“炮轰”,让旧体制坚冰又一次受到了冲击。异地高考涉及高考制度、户籍制度,加之各地上大学机会差异较大,情况复杂,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通过试点,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可行之路,才是上策。 (长城网)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政协常委葛剑雄:主张异地高考本地录取
·异地高考民间方案: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取消高考加分大势所趋 “裸考”能否体现公平
·江苏:高考生每年递减2万人 生源危机加重
·广东高考英语听说考试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