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高考资讯 > 高考信息 > 正文
“突破性改革举措”的春季高考几尽凋零
作者:李雪林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11-12-23 20:05

      与大多数同学的大学毕业时间不同,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2009级专科生曹嘉彬,今年12月底就将毕业——因为他是春考生。学校里,和他一样的春考生,一共有13名。

曹嘉彬发现,上周末参加2012年春季高考的学生只有1187名,创历史新低。

“今年春考学生这么少啊。”与2009年1月考试那年一共4500多人报考相比,1000多人的报名数字让曹嘉彬有些意外。

春季高考是上海构建多元化考试制度,为学生搭建的秋季高考之外的又一条成才通道,迄今已走过11个年头。但当年与上海共同推出春考的其它省市,如今已先后退出。

春考,只剩下上海“孤军奋战”。

12月的毕业生

和秋季毕业生不同,春考生被称为“12月的大学生”。学校、人事部门、企业都没有做好迎接他们的准备。

2008年6月,曹嘉彬参加秋季高考,结果成绩离二本线差了一点点。本来可以读专科,但曹嘉彬“不甘心”。

可复读没多久,曹嘉彬就扛不住了。眼看昔日同窗纷纷迈进大学校园,2008年11月,春季高考报名一开始,曹嘉彬就报考了上海思博技术学院专科的热门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2009年3月,曹嘉彬顺利入学,比2009届秋考生早了半年。

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招办负责人俞顺根介绍,曹嘉彬这一届,学校拿出了“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管理”两个专业共100人的招生计划,最后却只有13名学生来报到。

“两个都是学校最热门的专业,可能因为是专科,不少学生即使被录取也不愿来报到。”去年,该校拿出两个专业60个招生计划,结果报名学生仅20多人。谈到今年,俞顺根说,学校招生名额是100人。“搏一搏吧,看能否吸引更多考生。”

除了学历为专科外,俞顺根分析,用人单位对春季生历来有误解,觉得他们没有秋季生的质量好,这给春季生就业造成了一定困难。

对于秋季入学的毕业生,学校、人事部门、企业等各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就业服务体系,但对春季毕业生来说,就业体系远未形成,加上春季毕业生总量不大,用人单位出于成本考虑,不愿为他们单独办理手续。而且用人单位早就习惯了寒假后进入学校招聘,而在这之前,春季学生早就毕业了。所以,学校不得不提前为春季毕业生推荐实习单位。

曹嘉彬早在10个月前就开始在一家报关服务公司工作,专业很对口。这家位于浦东机场附近的公司将是他今年12月毕业后的去向。这个实习岗位,正是学校老师帮忙介绍的。

曹嘉彬觉得,像他这样考本科希望不大的学生,春考还算一个不错的选择。“大学里学的都是理论知识,而我可能不是一块读书的料。不如读一个好专业,以后工作就靠自己努力实践。”

上大今年如愿退出

向市教委表达退出春考意愿的高校,远不止上海大学一家。高昂的招生成本让招生学校怕了。

历年春考招生高校中最大牌的学校——上海大学,今年从招生名录中消失了。

上海大学负责招生的副校长叶志明一直想退出春考,他说了个微妙细节:“上海市教委并没有通知上大不参加春考,我也是看了招生简章之后,才知道今年没有上大了。”

从2008年开始,上海大学就有退出春考的设想。“春考原本是为了给秋考落榜生一个机会。在平行志愿实行之前,还存在因为填报志愿不当而落榜的学生;但实行平行志愿后,学生基本上能根据自己的分数读相应的大学,春考就失去意义了。”叶志明曾经专门对春考生的学习情况做过调研和成绩统计,发现他们的学习状况并不理想,有的甚至到了被退学的地步。

一次次跟市教委申请退出都未获通过,上大就拿出两个相对冷门的专业来招生。在秋季高考时,这两个专业很少有人会第一志愿填报。同时,上大减少招生名额,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分数线也划得比较高,并要求春考生与秋季高考录取的学生一起入学。

事实上,向市教委表达退出春考意愿的高校,远不止上大一家。“一月春季高考,三月自主招生,五月三校生高考,六月秋季高考……”一所参加春季招生的民办高校校长告诉记者,如此繁忙的考试安排增加了学校的成本。俞顺根也说,虽然学校可以压缩招生计划,但从制定方案,报送招生计划、发布招生简章报名,再到组织考场、录取等考务工作,一个环节都不能少。

此外,春季入学的考生在课程设置、住宿安排、毕业就业等环节上与秋季入学考生不一致,使得教学成本上升。前两年,上海大学、上海商学院等高校不得不推出春季招生、秋季入学的办法。但是学生被录取之后要等待半年入学,这半年的闲置期让考生和家长不知何去何从。

也有不少考生把春考当做秋考“练兵”,即使录取了也不报到。于是,每年春考发放多少录取通知书成了困扰各高校的又一个难题。

上海市春季招生采取“一人可填报多个志愿”的方式。这意味着,一名考生可同时被多所院校录取。对学校来说,很可能在录取考生时遇到麻烦:一旦对考生报到数估计不足,有的学校会人满为患,有的学校则少人问津。有一年春季招生时,上海某高校有200个计划数,最后报到数达到400人,整整多出一倍;而一些学校的报到数则远低于招生计划数,有的学校甚至不得不为新招的一届10多个春考生单独编班、开课。

多开的一扇门越来越窄

谈及春考式微,有权威人士给出这样的答案:没有好的专业和好的学校,春考在学生中的声誉和吸引力都在下降。论权威性,这一考试无法跟6月的秋季高考相比。

2000年是春季高考推出第一年,它被赞为“一项突破性的改革举措”。有人指出,传统高考制度本质上还停留在“学生考,高校选”的模式上,由此当时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有条件的省市要试行“两次考试两次招生”。教育部把论证与试点的任务交给包括上海在内的几个省市。此后,上海市教委推出了“两考两招”的改革方案。

有关负责人这样表达春考的意义:传统的“一考一招”,万一考试失误,就得再等一年,而增加一次高考,将有利于缓解高考压力,为考生多开一扇门,打破“一考定终身”。与秋季高考最大的不同是,春季高考强调要让考生有更多的选择权,考生若被多所学校同时录取,还可按自己意愿选择一所报到,也可以放弃报到。

第一年试行春季招生的8所高校,招生计划数1100人左右,招生高校纷纷拿出本校的好专业,比如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类专业,上海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上海大学的日语、工商管理、电子通信、机电工程与自动化等,这些都是社会上人才较紧缺的热门专业。

那年春考后,语数外三门总分只有318分的一名女生,同时收到了上大、上师大、上海金融高专和立信会计高专四张录取通知书。由于对计算机专业较感兴趣,她选择了金融高专。据粗略统计,在上海大学报到的考生中,就有100多人同时收到两张以上录取通知书,春季高考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选择权。

但这一考试制度在2004年出现了变化。这一年,内蒙古首先取消春季高考,安徽则是最后一次实行春季高考;北京的报名人数也首次出现大幅下降,并在2006年宣布取消春季高考。

在上海,春考招生计划数也呈现连年下降趋势,有的高校一直完不成招生计划。

华一教育培训中心负责人赵则政见证了春季高考的衰落。“开头几年,春考满足了秋考不理想但又立志进大学的学生的需求。”他记得,直到2006年、2007年,12个高复班的学生全部参加春考,高复学校还会比拼各自的春考成绩排名。但是今年,在华一复读的学生中只有十几个学生报名春考,大家连“练兵”都没兴趣了。“报名人数刚刚超过一千人。就这么几个人,还要搞一场考试,是不是有点兴师动众?”

赵则政认为,吸引不了考生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参加春考的学校里没有名校,而且公办学校越来越少,热门专业越来越少。这个考试已被很多学生称为“鸡肋”。

赵则政还看到,这几年大学之门开得很广,加上一部分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和中外合作办学,参加高复的人群也越来越少。

一项考试制度该走向何方

如果一项考试只惠及很少学生,而大多数学生不会受益,其存在的价值就有些牵强。作为春考硕果仅存的地方,上海正在启动关于春考改革的调研。

今年的春考“寂寞”到了极点,全市20个考点中,有的考点只有十几个考生。

叶志明说,仅为了打破“一考定终身”就实施两次高考,实际上是把春考做狭义了。“高考为什么要招两次,这个问题必须想通。”在他看来,春考制度有必要进行新的改革,应该把平行志愿和春季高考联动加以考虑;做到这一点,须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才可以突破。

“硕果仅存的上海春考,如果不赋予新的内涵,几年之后肯定凋零。”对于春季高考“越来越狭窄的生存空间”,高等教育研究专家熊丙奇认为,现行的春、秋两次高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多次高考。因为春考和秋考是两种不同的体系,考试成绩无法通用,不像国外的SAT(大学入学测试)和GRE考试,一年多次开考,任何一次成绩都可以用来申请进高校。

业内人士早就看到,上海高校秋季升学率逐年递增,上海生源数量逐年下降,秋考录取率提高和平行志愿的实施已经能让很多考生满足读大学的心愿,外加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学生读大学的机会越来越多——这些上海生源状况的客观变化,必然会促使春季招生政策也相应发生一些变化。

一些教育专家提出,春考要“复兴”,有赖于降低学校的考务和教学成本,建立高考题库或是一条途径。美国的SAT一年考几次,就是靠庞大的题库在支撑和运作。有了题库,春季高考、6月高考都可以受益,可以降低考试成本,而且能够使两次高考的难度相当,进一步体现统一性考试的公平性。因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专门研究高考的标准化问题,尽量达到每一次高考的难度系数相当。

还有专家建议,中学阶段应健全和完善学分制,这样,部分优秀高中毕业生便能提前毕业,同往届毕业生、落榜生一起投入春季高考,也为重点大学参与招生创造了条件。

据悉,上海市教委眼下正着手关于春考改革的调研,希望把春考办得“小而精”,成为高考改革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来有可能把更多的往届生,包括参加成人高考的考生也纳入春考,同时把春考的专业面和专业个数扩大。

目前,对于曹嘉彬这样的考生来说,春考还是一次机会。但是,如果一项考试只惠及很少学生,其存在的价值就有些牵强。有教育界人士流露出担心:“春考再不变化,报名的人数会更少。这样下去,离取消就不远了。”

上海春考十年路2000年

上海推出春季高考,给学生多一次选择和入学机会。参加春季招生的上海高校8所,计划招生1100人,报名4700多人,通过春季高考共录取1062人。

北京、安徽、内蒙古等地也相继推出春季高考。

2001年

上海春考共招收学生1786名,2002、2003年的招生人数都接近2000名。

2006年

12所高校参与计划招生,招生人数2725名,报名 人 数12019人。

2007年

春季招生的普通高校减少到9所,计划招生人数缩减到1862名,实际报名人数8479人。

2008年

招生院校再次减少,8所高校计划招生人数1568名,报考人数6177人,与2007年相比,减少了2302人,仅是2006年报考人数的一半。

2010年

春季招生的高校8所,招生计划数为580名,相对于2009年的950名,减幅近四成。

2011年

招生计划数550人,3000多考生报名。

2012年

2012春季高考7所高校计划招生500名,仅有1187人报名。

(本文来源:东方网 作者:李雪林)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教育部回应取消高考户籍限制 已成立专家组研究  ·教育部:高考中考将增加法律知识  ·山西2012年高考“四大改革”惠及考生  ·北京自主招生备考交流会 25日过来人经验传授  ·“突破性改革举措”的春季高考几尽凋零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