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8月17日,清华大学迎来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新生——冯大成、冯大龙。这对来自吉林四平伊通县的孪生兄弟,穿着一样的绿色T恤、白色运动鞋,背着相同的黑色书包,留着一样的平头,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要不是大龙戴着眼镜,很难分清谁是哥哥谁是弟弟。 姐姐辍学 供弟读书 从一开始上学,就有邻居问哥俩长大想考什么大学。“上清华”一直是这对双胞胎给出的相同回答。今年高考(微博),哥哥冯大成考(论坛)了690分,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录取。弟弟冯大龙考了679分,被录取到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学习。兄弟俩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双双考上全国最好的大学,他们最感激的人除了父母,就是大他们9岁的姐姐。他们上小学二年级时,姐姐本来能上高中继续读书。但当时,仅靠父母种田的收入,远不够支撑3个孩子上学的开销。为了供弟弟们上学,姐姐放弃升入高中的机会,外出打工。想起这些,两兄弟觉得只有不断发奋学习、努力读书,才能报答姐姐。 “从小就聪明,在我们家乡远近闻名。”妈妈胡秀荣不无自豪地说,俩孩子的学习从来没让她操过心。从小学到高中,哥俩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小学三年级时,村长特意到他们家,想考考哥俩。他拿了一道六年级的数学题,哥儿俩毫不费力就解了出来。 当被记者问到哪个孩子学习更好时,胡秀荣自豪地说,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相上下。这次大成考得好一些,大龙就会笑着对哥哥说:“老大,你不用美,下次我就超过你。”他们之间从未因此产生隔阂,而更像是学习上的亲密战友,从对方身上学方法,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兄弟俩把这种互帮互助当成一种宝贵的资源。 心灵有感应 语文考同分 从小到大,除了高中有段时间外,他们一直都在同一个班,而且是同桌。两人之间的默契有时让人不敢相信。 都说双胞胎有心灵感应,这在大成、大龙身上仿佛确有体现。今年高考语文,哥俩就来了一次心灵感应。见到《大国的崛起》的作文题,兄弟俩同时选择了议论文,中心思想都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而最终,他们的语文成绩也是一模一样的122分。“我们出来后,一对答案,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兄弟俩说。 有一次,老师给出一张图画,上面是一只松鼠跑到一个人的头上,让同学们看图说出一个成语。大成、大龙异口同声地说:“一动不动。”话音一落连老师也感到不可思议。 尽管平时懂事,但哥俩也有偶尔淘气的时候。刚上高中时,哥俩被分到了不同班级。那段时间,哥俩有时会相互换着去对方的班里上课。由于两人长得一模一样,任课老师却不知道底下的学生早已“掉包”了。 不上辅导班 功夫在课堂 学习不费劲儿,是很多亲朋好友对这对双胞胎的评价。家里经济条件差,从小学到高中,两人从来没有上过辅导班,晚上也很少“开夜车”。上高中时,哥俩每天都在晚上10点多就上床睡觉了。 胡秀荣说,孩子学习好的秘诀就是能把课堂上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学习的时候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也不那么费劲儿。 没上过文化课补习班,也从不熬夜苦读,就能取得好成绩,冯大龙认为,做什么事情都是有捷径的,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分析,善于思考。比如学英语(论坛),他从来不死记硬背语法,这种应用性的东西要平时多看、多听、多练,锻炼语感。 兄弟俩常说,对待学习不能只用蛮劲,而要用巧劲儿。勤交流、多讨论也是他们学习上的制胜法宝。他们虽然不怎么熬夜学习,但却善于把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比如平时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在吃饭的时候,两人经常讨论学习问题,一些数学难题就是在两人的讨论中被攻克的。 进入清华园,携手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的这对农村孪生兄弟面对记者显得很平静。谈及今后的打算,哥儿俩用质朴的语言道出了远大的理想:“我们在大学里决不松懈,继续好好学习,争取将来成为像钱学森一样的科学家。” |
[发布者:yezi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