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回到上海已经有半个多月了,亲历复旦大学今年招生工作的老师林晓(化名)接受了记者专访。 连续六年参加招生工作,在今年的实战中遭遇3名高分生被挖角事件,且最终圆满完成了学校的招生任务……说到这些,林晓脸上没有露出一丝骄傲,而是一种深刻的担忧:名校招生走出恶性循环,看来需要进一步的制度求解。 记者:您所在的片区,今年的招生情况和往年相比如何? 招生官:我们那个省,考生是先估分再填志愿的。今年我们的招生情况非常理想,综合排名第三。北大清华之后就是我们了。 记者:在上海招生时,上海交大一直被认为是复旦的劲敌。在外省市的情况如何? 招生官:确实,在外省市招生,我们的对手主要就是交大。前些年,浙大、南大、中科大、中国人民大学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但这两年我们和交大的交锋更明显。今年我们理科的录取分比上海交大高,但前几年,交大的录取分在那个地方一直比复旦高。 记者:根据您的看法,今年招生情况好,是因为你们做了更多的工作,还是有其他原因? 招生官:今年我们圆满完成招生任务,除了考生“给力”外,大学招生工作人员跟当地中学的关系很有讲究。无论是我们还是交大,其实都花了力气跑学校,和校长老师反复沟通。我们希望当地的重点中学把一些考北大和清华没有十足把握的高分学生推荐过来,而中学也需要在各985高校中搞平衡。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和交大的关系是复杂的。一方面,我们之间当然要竞争优质生源;但与此同时,外省市名校也在拿出各种优惠条件跟上海竞争生源,所以复旦和交大又有合作关系,有时候我们两校甚至会联合“攻关”当地的重点中学,让他们把好学生多匀给上海高校一些。 当然,要论关系和招生工作的细致,我们是绝对比不上北大清华的。如果你要从北大和清华的录取阵营里挖人,当地中学打死也不干。中学老师的奖金,当地政府部门的政绩,都跟中学考进北大清华的学生数有关系。我听说,北大和清华常年有工作人员跑当地的几所重点中学,从高一年级就开始跟踪尖子生的成长情况。某个尖子生在高中的某个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北大清华甚至会向他发祝贺短信。 最后一点,应该归结于运气。大学招生组跟估分的考生填预录取志愿是有风险的。有的学生估分很准,但也有学生估分会相差三四十分。也正因此,招生组总要多揽几个高分生,一是规避个别学生最后的高考(微博)分数不到复旦录取线;二是应对其他学校的挖墙角,往年情况是,总有个别学生最后临阵变卦。 |
[发布者:yez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