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羞涩的大男孩和欣喜的母亲
“你说什么?请你再重复一遍。”日前,本报利群阳光助学直通车开进乐平,在贫困学子汪燕华家中采访时,这名瘦瘦高高的小伙子因听觉神经性衰弱,与记者交流时略显吃力。就是这个小伙子,以594分的高考(微博)成绩夺得乐平三中理科第一。 与母亲并肩坐着时,小伙愈加显得腼腆。母亲看出儿子的羞涩,搂着他,呵呵地笑着,脸上却挂着泪花。在笑脸和泪花中,记者读到了这位伟大的母亲独自一人供出两个大学生的故事。 一个女人独自撑起这个家 望着她的笑脸,记者丝毫感觉不出她内心沉重的负担。“就是出去打工,供他们两个读书。”毕菊妹,这位今年40岁的母亲轻描淡写地说,“女儿汪燕萍现在是南昌科技师范学院的学生,儿子汪燕华今年又考上了大学,我特别高兴!” “就是学费太贵了!”说到这,毕菊妹哭了出来。2002年,她只有31岁,爱人到附近河里淘金,先是一只手被卷入传送带,继而整个人卷了进去。“那时候,我实在没办法了,加上又没什么文化,就到深圳一家工厂做清洁工,一个月挣400多块钱。”做清洁工之余,她到厂区和街道拣废品卖。见毕菊妹表现良好且能吃苦,厂里慢慢给她增加工资,到现在每月挣1500多元。 “他爸不在,我一个女人,没什么能力,但得让他们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有希望。为了两个孩子能读上书,我什么苦都能吃。”毕菊妹说。她没有同别人出去逛过街,没有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连自己现在用的手机也是别人淘汰后送她的。“这个手机接不了,只能按免提才能通话,别人都笑我。”毕菊妹笑着说。 “考上大学但高兴不起来” 谈起这次自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汪燕华眯了眯眼睛:“虽然考上了大学,但我高兴不起来。”为何?汪燕华说,他有两个方面的担心。“家里哪有钱供我上大学呀?如果我去读大学,爷爷奶奶年纪这么大了,谁照顾呀?”当获悉他可以接受本报利群阳光助学行动资助时,他开心地问:“真的吗?”没过一分钟,汪燕华收起笑脸,顿了顿说:“如果我真的上了大学,我会利用业余时间到校外做服务生或其他兼职,一定要以同样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早日回报社会。” 谈起兴趣爱好,汪燕华笑笑说:“看书,听音乐,玩电脑。”处于这样的花季年龄,他有着与其他同学一样的梦想,同样渴望接受更多的新鲜事物。“有时候,我也会借同学的手机听听歌或玩玩游戏。”但对于他来说,拥有一台电脑甚至于一部最便宜的手机,也只能是梦想。 儿子听力衰弱但成绩骄人 在汪燕华的记忆里,父亲是他9岁时走的。那时,母亲外出打工,他和姐姐跟着爷爷奶奶借住叔叔家。“在我三四岁时,就发现听力不太好,到7岁时,查出神经性耳鸣。”汪燕华说,为给他治病,母亲带他到景德镇、南昌、深圳等地,最终医生只给了“听力神经性衰弱”的结论,但因判定不了属先天性还是后天导致,无法查出具体病因。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这是汪燕华秉持的信念。在听力差的情况下,汪燕华“模模糊糊”地学习着。没听清,他就反复问;别人学一遍,他就学两遍三遍,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进入高中,他发现自己的英语(论坛)成绩始终在96分~107分之间徘徊,便告诉母亲。毕菊妹硬是东拼西凑弄来3000多元,给他配了一副助听器。“当我知道助听器这么贵时,真想不要!”就这样,汪燕华戴着助听器加强英语学习,在高考中英语成绩达到116分。 高三那年,最令汪燕华难忘的是最后一个学期。由于母亲在外打工,姐姐在南昌上大学,近70岁的奶奶毅然在乐平三中附近租了一间房陪读。“那时,家里3亩多田地都是70岁的爷爷一个人打理……”终究,汪燕华没有辜负爷爷、奶奶和母亲的期望,以594分的成绩夺得乐平三中高考理科第一名。 “作为长女,希望快点毕业” 昨日中午,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汪燕萍远在广州打工。“我在这边做服务员,一个月能挣八九百块钱,还包吃包住,两个月能挣到近2000块钱生活费。”这位下半年念大三的女生急切地盼望着自己能快点大学毕业。 “如果我大学毕业,就能让弟弟更安心地上大学,也能帮助家里。”汪燕萍说,她学的是英语专业,将利用未来两年的大学生活加强学习,争取到外贸企业做翻译工作。“或者毕业后,报考教师资格证,当一名老师,能帮助家里减轻负担。”当获悉弟弟将接受本报利群阳光助学资助时,汪燕萍坚定地说:“谢谢你们对我们的关心,我们一定会认真学习,将来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
[发布者:yezi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