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评价网 > 大学排行榜 > 评价与管理 季刊 > 2010-第3期 > 正文 |
|
|||||||||||||||||||||||||||||||||||||||
|
|||||||||||||||||||||||||||||||||||||||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2010年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的研发与结果分析邱均平 宋艳辉 杨思洛 等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详细介绍了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关于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工作的具体做法和创新之处,并公布了2010年中国研究生教育研究结果,同时立足于近三年的评价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中图分类号】G643 【查看全文pdf】文件较大,请耐心等待较长下载时间;以下全文如有编辑错误之处,请以pdf文件为准。 为了满足政府管理部门、高校和社会各界了解中国研究生教育竞争力的需求,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于2010年3月-6月份开展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竞争力评价工作,按31个省、市、自治区、56个研究生院、477所高校、11个学科门类、81个一级学科和373个专业对培养单位的研究生教育竞争力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评价,共获得了469个排行榜。这是目前国内外最全面、最系统的研究生教育评价,特别是对国务院学位办设置的373个专业(不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下各单位自设的专业)的评价,这是我们在2004年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本次评价更为科学、合理,这将为从事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单位、政府管理部门、相关研究人员、广大教师和考生、以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一份全面、系统、详细的评价报告。这对于满足社会信息需求,改革和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提高其培养质量和水平,促进高校之间的竞争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1.评价的对象和范围 为了确保评价研究工作的延续性和可比性,我们确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生院和477所普通高校作为本次评价的对象。各个评价对象的具体分布情况是:国家级科学院研究生院4个、普通高校研究生院52个以及其余425个高校研究生培养单位(处、部、办公室、中心)。关于分学科评价,除了与军事学有关的1个学科门类、8个一级学科和20个相关专业外,我们分别对11个学科门类、81个一级学科以及373个专业进行了评价。 与2009年相比,评价对象和范围有以下变化:①采用最新规范的学校名单,改名的学校名称进行了更正;②更新了各一级学科和专业所涉及到的学校数量,如在2010年专业竞争力评价中,就其总量而言,共有21528个(次)培养单位。
2.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这次评价的原始数据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① 有关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资料(包括汇编、年鉴、报表等);② 国内、外有关数据库;③ 有关政府部门、高校的网站;④ 国家有关刊物、书籍、报纸、内部资料等。 我们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全面核查,并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利用我们自己设计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信息系统》进行数值计算、统计得分。 根据集中与离散分布规律,在各评价结果的表示方面,继续沿用去年的星级表示方法。即用5★、4★、3★、2★和0★分别取代A+、A、B+、B和C各等级。 2010年研究生教育评价在处理方法上最大的创新是,采用中心自主开发的“科学评价论文分类系统”,该系统在此次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主要是完成论文的匹配工作,即由系统取代以前的人工方法自动将论文匹配到专业及学科门类下。
分类评价是当前科学评价的热点和难点。本次评价实践出发,分析了评价数据的特征,认为利用题录信息可以完成分类,并提出《学科分类与代码》是中国科学评价领域的最佳分类体系。在梳理常规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归纳出这些方法适合于分类评价的方面,而且对这些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改造和融合,提出和构建了科学评价论文分类系统,其特点是“二次分类”和“自动生成训练集”。实验证明本系统能胜任科学评价中的论文分类任务。系统巧妙利用期刊分类器和类号转换器,实现了二次分类和自动生成测试集,提高了SVM分类精度,也避免了繁重的人工分类任务。实验证明本系统能胜任科学评价中的论文分类任务。 另外,本次评价是科学评价论文分类方法的初步探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发掘。其中,跨语言分类和利用参考文献显示的引证关系进行分类等问题,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应用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3.评价指标体系 今年的评价工作沿用2006年的评价指标体系,它由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构成(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在细节方面进行了调整,在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团队)这个三级指标下,增加了“教育部的教学创新团队”一项。 表1 2010年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
|||||||||||||||||||||||||||||||||||||||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评价与管理》季刊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发布者:秋雨] | ||
相关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纲领和行动指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答记者问
·中国高校“创新指数”的评价与分析
·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评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