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前天,有媒体报道称,教育部近期确定高考(微博)改革方案。随后,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否认了这种说法,并表示目前已经进入了2011年高考轨道,即便有“高考改革方案”也不可能现在公布。 媒体报道的消息源,来自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其中透露了下一步高考改革的主要思路。多家媒体报道时,都沿用了“思路”之说,有家媒体不知何故强调是“方案”。思路显然不等同于方案,造成了舆论误解,教育部的辟谣及时而必要。 另一方面,改革现行“一考定终身”高考制度的呼声由来已久,由“一考定终身”向“一年多考”也是大势所趋,多年来高考改革方案 “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此次报道尤其是被误传的内容,引起了一片热议。相形之下,教育部的辟谣过于简单和程式化,缺少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尤其是“即便有方案也不可能现在公布”,多少有些冷了人心。 网络时代,信息快速传播,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和表达诉求提供了便利。而一段时间以来,公众知情权、参与权方面,一旦涉及行政部门,经常是媒体这边刚刚做了报道,那边又“澄清”和“辟谣”,莫衷一是,让每个人如同雾里看花,满腹狐疑,半信半疑。这类事件大体反映出一个共性问题。 比如,前段时间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被媒体报道发出“公共场所全面戒烟令”,随后,又有官员明确指出媒体报道是误读,强调兑现全国公共场所禁烟的承诺非常困难,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这种表态,不谈利益集团的阻挠,大谈媒体误读,显然让人难以接受。 再比如,去年年底,发改委发文称,游资炒作和不法经营者采取欺诈、串通、哄抬、囤积等不正当手段操纵相关商品价格,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直接推手。紧接着,又有农业部回答记者关于“热钱”炒作农产品问题时表示,本轮农产品价格上涨与“热钱”无关,成本上涨是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第一因素。到现在为止,谁对谁错还是一本糊涂账。 不论是前后矛盾,还是左右互博,或者寡言少语,大体都是秘而不宣,暗箱操作的理念的产物,都反映出行政部门对于公众的想说点什么,又不是很想说清楚的暧昧态度。我们期望,政府部门可以早日实现转型,向公众公布信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满足大众知情权,而不是推脱,隐瞒,打马虎眼等等。 |
[发布者:yez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