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科教新闻 > 热点评论 > 正文
专业硕士为何遭遇“冷表情”(图)
作者:北京日报 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11-01-20 11:54

4.jpg

        上周末,百万研考大军走进考场奋力一搏。2011年全国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人数为263734人,较去年增加5080人。

  今年,有38类专业学位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其中19类专业学位为首次招生,包括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等,硕士研究生教育开始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

  然而,在考研热的大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却并没有受到大学生的追捧。

  现象:

  专硕“挤占”学硕名额

  学生几欲弃考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通过考研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成为许多大学生的共识。

  小黄是人大经济学院经济专业2006级的本科生,去年毕业后没找工作,而是选择在校外租房继续考研。由于今年专业硕士名额增加,学术型硕士名额减少,录取比例大大降低,小黄和他的研友们心情更加焦虑。“我这个专业去年招120人,录取比例是1:12。今年只招65个人,其他40个名额是招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但是今年报了接近2000人,录取比例就变成1:30。我报了名才知道录取比例,担心希望不大,总觉得没有复习好。”

  与小黄有类似心态的还有北京工商大学一名女生,她从大二就开始准备考研,得知今年学硕名额减少大为受挫:“最近状态很不好,我复习了这么久,已经很疲惫了,今年减招那么多,我更没信心了!”

  与之相比,中国农业大学大四学生小周显然轻松许多。他计划考本校的水利工程专业,对于专业硕士,他也持迟疑态度:“我们同学都没有报那个,上学自费而且感觉含金量比较低。但是如果真的分数不够要被调剂,也只能接受专业学位。”

  24.2万,46万,127.12万……数据统计显示,从1997年以来的15年时间,考研人数每五年都翻一番,到今年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51.2万。报考人数过万的招生单位有8个,其中北大人数最多,达22440人,人大和北师大人数分列二、三位,分别为19103人和13981人。

  “压力真的很大很大”,“新年第一天我崩溃得泪流满面”,“考研考得我变态了”……许多考生还来到网上抒发心声。

  原因:

  “门槛低”认知度差

  怕不受用人单位待见

  在面对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选择时,“纠结”也是考生们普遍的心声。“专业硕士的英语比学术型的简单很多,所以我选择报考专业硕士。”有考生这样表示。但也有人担忧:英语试题甚至不用复习就可拿到不低的分数,“低门槛”是否会影响学生质量?

  其实,专业学位是与学术型学位属于同一学历层次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毕业生达到相关要求可获硕士学历证书和专业硕士学位,两者的区别在于培养目标不同:专业学位教育突出的是与职业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

  继2010年国家推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扩招的措施之后,今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范围和规模继续扩大,新增19个专业学位类别,专业学位招生类别达到了38个,报考人数为54229名。教育部提出,各招生单位除将今年招生计划的增量部分主要安排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外,还应将2010年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数按原则上不少于5%的比例调至专业学位。

  但是,某网站的一份大型在线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专业硕士的认可度不到三成。原因何在?

  某高校招生办主任说,长期形成的我国研究生教育学术化而非职业化的观念,难以在短时间内被改变和被社会各界广泛接受。正因此,自2009年以来,全日制专业学位的报考人数和招生情况与预期相去甚远,加上招生政策允许报考学术型考生在录取时可向专业学位调剂,客观上也造成考生优先报考学术型研究生。

  相比学术硕士,专业硕士录取分数偏低也是让它给人们留下“门槛低”印象的重要原因。

  “很多家长和考生都认为专业硕士教学模式不成熟,含金量自然不高,将来在就业时肯定会不受用人单位的喜爱”,某高校大四学生小谷,就放弃了学校保送她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资格,准备报考学术型研究生。

  改革:

  提升专硕“含金量”

  已成当务之急

  本月初,经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等64所学校成为改革试点。试点学校研究生的课题和训练项目必须来自实践,并与行业、企业的需求尽可能一致;论文答辩可以是项目完成报告,企业人士参与考核;学生毕业时,有条件的,争取获得三证,即毕业证、学位证和职业资格证。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优势是能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更能适应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别敦荣教授表示,只要学生和家长了解、认识了专业学位,是肯定愿意报考的。他说,长期以来,整个社会重学术、轻应用,这也是造成专业硕士认可度不够的重要原因。从国家到学校,要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宣传力度,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专业学位的保障体系,树立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品牌。

  某高校农学院的大四学生小丁说:“我们专业保送到专业学位读研究生的同学中,有一多半都放弃了保送资格,转而报考学术型研究生,不愿报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专业硕士不搞科研,只是上上大课,把学生推出校门,就算是实践了。”
 

  “专业硕士要培养的是高级型应用人才,要想发展好必须定位精准”,某高校校长撰文指出,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很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导师是双师型结构,既要有学校导师来帮助学生辅导基础理论,也要校外导师指导专业实践。但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像学生们期望的那样安排双导师,很重要的原因是高校很多老师就是学理型研究的,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一直没有离开校门,不了解行业发展、国家发展实际情况,只会在实验室搞数字、写论文。让这种老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培养不出来的,而改造这个导师队伍也是最困难的。

  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开始了改革。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今年招生的全日制专业学位都是实力比较强、社会热门、认可度高的专业,如建筑、工程硕士、国际贸易等。同时,对招收进来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奖助学金、生活补助等方面和学术型研究生享受同等待遇,实践环节、产学研基地则优先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倾斜。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科技部:人才评价不与论文和经费数量过度挂钩  ·教育不公阻碍穷二代向上流动 致贫者愈贫  ·郑州教育局要求老师布置作业前自己先做一遍  ·动辄成千上万 高额学费未必换来高质量教学  ·考生家长要求清华须认真回应“破格录取”质疑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