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闻回放 近日,山东大学完成了校学术委员会的调整工作,并新设立了学术道德委员会。调整后的校学术委员会由23人组成,校长徐显明不在名单中,这引发了媒体关注。此前,华中师大、吉林大学等高校的领导也选择退出学术委员会,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剥离。 校长退出学术委员会旨在推动“官学分离” 4月6日,山东大学新调整后的校学术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这次看似普通的会议,却因校长徐显明在此前退出学术委员会而颇受关注。“程序没变,议题不新,畅所欲言。”山大学术研究部副部长肖金明如此概括“校长退出”后的首次校学术委员会全会。 对一所高校来说,学术委员会可以说是学校的核心机构,在包括学校的学科发展、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高校一系列重要事项上,发挥着学术评价和决策职能。一段时间以来,山东大学、华中师大、吉林大学等高校领导纷纷选择退出学校学术委员会。 在山大,历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都由校长担任。在最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的名单中,主任委员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克明教授担任,其他22名委员也由各学科带头人担任,其中不乏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实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等学界“大牛”。 “从学术委员会的人员构成上看,明显突出了学者的学术主体地位,这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山大文学院一名教授告诉记者,作为著名的法学学者,徐显明退出学术委员会显然是为了推动学校行政与学术的分离。 “学术委员会应该是学术权力的重要表达渠道。”但在采访中,一些高校教授表示,在目前高校行政化的环境中,学术委员会的教授治学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以行政为中心,校长、处长、院长几乎掌握了学校的所有学术与公共资源,教授、教师只是被配置的对象,要获得学术资源,就必须获得资源配置权,因此,教授争当处长、院长现象蔚然成风。 山大学术委员会委员、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刘杰认为,校长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不可避免会发挥行政权的主导作用。他认为,学术委员会应拥有决策功能,行政机构的职能是配合执行,而不能由行政领导说了算。 |
[发布者:yezi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