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国中小学超大班额现象的调查》无疑成为刚刚出版的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1》中最具影响力的调查篇章。调查的完成者,扬州中学历史教师王雄也由此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两会前夕,21世纪教育研究院正式发布2011年教育蓝皮书内容,在发布会现场,当王雄老师用PPT演示中西部地区有些县城中小学大班额现象时,其他参会者不断用“恐怖、难以想象、可怕”等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随即,就有报告中提及的超大班额中小学校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联系到21世纪教育研究院,对王雄的调查表示疑义。对此,王雄态度很明确:对数据负责,有照片为证。其中一张照片已印在了教育蓝皮书中:河南上蔡二中2009年九九班毕业合影留念。111名学生分成六七排站立。王雄老师在文章中补充,“访谈对象指出,还有一些学生是借读生,所以并没有拍摄照片,但这个说法尚未得到证实。” 也有令王雄感到欣慰的,目前已经有河南、陕西的县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表示,要派工作组到学校进行检查。 大班额县城最明显 小学到高中,大班额逐步增多 在王雄老师的报告中,不仅有来自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库的宏观数据,还有在2009年至2010年7月之间,通过实地调查、网上问卷、教师访谈等方式收集到的具体个案,涉及陕西、河南、江苏、安徽、上海、北京、广东、湖南、四川、吉林等地。 早在2002年6月,教育部就明确规定了中小学的班额数:小学是40~45人,中学(含初中和高中)为45~50人。在进行全国调查时,教育部将班额的大小划分为六个等级:“25人及以下”为小班额,“26~35人”为偏小班额,“36~45人”为正常班额,“46~55人”为偏大班额,“56~65人”为大班额,“66人以上”为超大班额。 教育部200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国中小学校278万多个班级中,大班额有24.5万个,占总数的8.8%;超大班额有15.3万个,占总数的5.5%。从数据来看,县镇与农村的大班额、超大班额现象比城市严重。 在这些相关统计中,王雄发现,全国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班额情况呈现不同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县镇依然是大班额和超大班额的主要区域,农村的班额总体偏小,这与当前农村学生大量流失的现实基本吻合;初中阶段,大班额与超大班额的数量比小学阶段多得多,都超过了30%,县镇最多,达到50.2%;高中阶段,小班额更少,大班额和超大班额更多。特别是县镇,大班额达到34%,超过初中的7.6%;超大班额达到29%,超过初中5.2%。农村高中的大班额占28.9%,超过初中6.3%,超大班额则超过初中8.4%。 综合这些数据,王雄得出三点结论:第一,小学农村的小班额较多,农村学校学生数在明显下降;第二,大班额、超大班额主要集中在县镇与城市,以县镇最多,且超过50%;第三,从小学到高中,大班额、超大班额逐步增多。 |
[发布者:yez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