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山东大学以“211工程”和“985工程”规划和建设为主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合校十年来,科研立项数量增长3.5倍,立项经费增长8.2倍,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746项,申请专利2113项,SCI、EI、ISTP和国际引文数量一直保持全国高校前列,科技平台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学校科研硕果盈枝,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有了显著提高。 科研成果彰显学术实力 高等院校是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基础研究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高校的科技实力。山东大学获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立项数量逐年增加,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大幅增强,为学校开展高水平基础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山东大学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1154项,晶体材料和金融数学2个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创新研究群体,19人获得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获得国家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国家基金重大专项立项项目446项。 山东大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获得了多项国家级高层次科研奖励。共获国家级二等奖21项,省部级一等奖74项;共申请专利2113项,年平均增长率45%。其中,蒋民华院士、彭实戈院士、张运院士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王克明院士、王小云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马春元课题组基于发明专利循环流化床复合脱硫工艺、一种旋风分离器、循环流化床复合流化装置、一种流化床流化装置提出的燃煤烟气脱硫新工艺及大型流化床气固反应装置荣获200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山东大学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标志性科研成果。理学领域,王小云教授破解MD5、MD4、RIPMED、HAVAL-128、SHA-0与SHA-1等HASH函数密码算法,开创了分析评估HASH函数的新技术、新思路;工学领域,学校成功研制MZ系列软开关逆变式埋弧自动焊电源,技术居国际先进水平,形成15种系列产品,广泛用于西气东输、电厂建设等国家重大工程……同时,山东大学学术论文发表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大力推进科研团队建设 彭实戈院士、张运院士、程林教授带领的创新学术团队分别获得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项目支持。以彭实戈院士为带头人的“金融数学”创新团队、以陶绪堂教授为带头人的“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功能晶体材料”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团队,完成了“半导体发光器件外延工艺和管芯技术”研究,使我国半导体发光器件拥有了“中国芯”。热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程林创新团队与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合作,加盟欧洲核子研究中心AMS项目,并圆满完成国际重大研究计划“AMS02热系统研究与设计”。何瑁教授团队通过参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项目,开展TGC探测器研制和生产,加强了山东大学乃至中国在该方向的研究力量。 目前,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1个,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国防科技平台3个。实验室自建立以来先后有LAP、KTP、双掺杂TGS、KNSBN、BN等晶体材料的创新性研究工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 探索富有山大特色的产学研体系 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紧紧围绕“平台、人才、项目、机制”建设,成为大学与社会对接的窗口,在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 目前,山东大学与地方、企业共签署科技开发合同5106项,40余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等产学研基地,组织或参与8个重大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承担了四次国防重大专项任务。学校与海信集团联合成立海信研究院,开发了快速热循环高光注塑技术及成套工艺与装备,并实现产业化;2006年与潍柴动力及其他单位联合获批1项国家“863计划”课题,实现了学校内燃机专业“863”计划课题零的突破。 去年3月正式颁布实施的《山东大学学术振兴行动计划》,包含了办学理念的更新,相信山东大学在未来学术振兴的道路上会越走越广。 |
[发布者:dongdo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