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是否真正适应社会,一个青年是否顺利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有利于青年学生从道德人格、能力发展、政治修养等方面促进自我完善与成才 ■培养社会责任感,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认真研究当代青年学生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落下了帷幕。在世博会的历史上,上海世博会创造了多项第一,其中,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世博志愿者,以真诚的服务、无私的奉献赢得了成千上万参观者的赞誉,成为上海世博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青年学生的行为再次向世人昭示,当今的中国青年一代是有担当的一代,是富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一代。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是否真正适应社会,一个青年是否顺利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很长时间以来,社会对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一代人的最大疑虑。那么,什么是社会责任感?怎样看待这一代人的社会责任感?在现代多元价值观念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和培养?无论是从社会和谐建设的角度,还是从当代青少年发展的角度,都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确立社会责任感对于人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责任感是个人对自己所应履行的各种义务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自我意识,是对社会责任的一种觉悟。它不仅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一种基本要求,是和谐社会中每一个社会个体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一个人健康社会化和科学融入社会的重要内容及必备条件。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有利于青年学生从道德人格、能力发展、政治修养等方面促进自我完善与成才。 为他人负责,为集体负责,为社会负责,是文明社会公民的必修课程,尤其是对于青年学生而言,具备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我们说青年的概念有基础性,是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发展的基础在于青年,也是说一个人的发展基础阶段在青年时期。青年期社会责任感的确立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史上,无数有作为的杰出人士,都是在青年时期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从小家走向大家,从小我走向大我,自觉地把自我的发展成长与一种事业、与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联结在一起。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年学生能否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新时期需加强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持续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变动深入复杂,利益格局调整广泛深远,思想观念变化激烈尖锐,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冲击,这一切都给主流价值的传播,特别是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一部分青年学生中的确存在责任感缺失的现象,如网络中出现所谓的“族”:“啃老一族”、“潇洒一族”、“网瘾一族”等,这不仅给青少年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也不断挑战传统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意义重大。而培养社会责任感,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认真研究当代青年学生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首先,要从人的发展角度去确立教育目标,把社会责任感教育融入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需求之中。回顾以往的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难发现,多年来我们习惯于把正确的价值体系作为一种理念和思想传递、灌输到青少年中,并在不自觉中把青少年作为传输先进价值体系过程中的一个被动的客体,主流价值观的教育与青少年自身社会性发展的需求相脱离。因此,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关键是如何将这些抽象的、理论性的、与青年学生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的理论转化为他们的切实需要,成为他们乐意接受、能够理解的东西。这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涉及整体教育观念和价值的思考和转变,其核心是将主流、正确的价值体系与青少年成长发展统一起来,把社会责任意识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青少年自身道德发展的需要。 其次,价值、行为能力、道德情感三位一体,化“强制性的观点灌输和行为制约”为“全面的人生发展辅导”。对一个人来说,社会责任感等价值观念绝不是孤立单一的,但长期以来,不管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在社会上,我们都习惯把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简化为道德价值、伦理、观念、信条的传递与灌输。即使注意到行为的重要作用,我们大多数时间里也习惯于使用限制、规定、惩戒等手段。应该看到,这一代人,他们享受了父辈从未经历过的物质成果,必然也就形成了同父辈完全不一样的物质态度;他们在思想解放的宽松空气中呼吸,自然就更加重视自我的发展,追求自由和独立;他们经受着快速发展的高科技的冲击,必然视野开阔、思维敏捷、蔑视权威、崇尚创新。一定意义上说,他们比以前任何一代人都更重视人性体验,发展也会更加全面。在社会性发展上,价值观念、行为能力、道德情感三位一体,是这一代青年学生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其内在成长的必然选择。在社会责任感教育中,情感是一个关键要素。培养激发对祖国、人民、劳动、科学的正面情感;对损人利己、愚昧无知、好逸恶劳、骄奢淫逸等的抵制情感以及表达、调整、激发等情感能力,同样是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 再其次,在责任感教育培养中,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改“把真理交给学生”为“带领学生去寻找真理”。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带领学生去寻找真理”就是真正把青年学生放在教育的主动者的地位;真正实现青年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索状态;改变主流价值观念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积极灌输、自说自话,受教育者消极接受、不激不动的状况。社会责任感教育必须强调实践、体验、创造的过程,尽可能通过青年学生自己的角色体验、情景体验,让他们成为社会化成长中的主动者。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建立,再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一代代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但热爱党、热爱祖国,识大体、顾大局,关心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见义勇为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一直是青年学生的价值主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丽事业一直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是青年运动高扬的旗帜。这一切,正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所在。(作者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 |
[发布者:dongdo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