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石家庄铁道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 081401 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专业隶属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主要培养有关岩土工程设计理论和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胜任教学、科研及工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立足于解决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主要研究方向:① 岩土工程稳定性与变形控制技术,主要研究各种条件下的地基变形固结理论,地基加固处理新方法、新技术和岩土工程稳定性控制技术。②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主要研究各种类型土工合成材料的工程特性、土工合成材料结构的作用机理、工程应用新技术。③ 特殊土工程特性,主要研究黄土、膨胀土、盐渍土、冻土等特殊土的工程性质和工程应用技术。④地下工程及深基坑的环境影响与控制,主要研究地下工程与深基坑的环境影响理论及施工安全控制技术。 本专业具有一支实力雄厚、学历职称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0人,其中教授10人,15人具有博士学位。 081402 结构工程 结构工程专业隶属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主要研究土木工程中具有共性的结构选型、力学分析、设计理论、建造技术和管理,培养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理论和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立足于解决土木工程结构在设计和施工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多年来本专业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和鲜明的专业特色。主要研究方向:① 工程结构的力学行为与结构加固,主要研究土木工程结构在各种荷载工况下的力学特性、破坏机理和结构分析方法;研究结构加固理论与技术。②现代结构设计理论与应用,主要研究超高、大跨以及特种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理论与实践。③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主要研究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诊断与评估的理论体系与手段;并对控制措施进行研究。④结构振动与结构控制,主要研究土木工程结构在车辆、风和地震等各种作用下的动力反应与控制。 本专业具有一支实力雄厚、学历职称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5人。其中教授11人,11人具有博士学位。 081403 市政工程 市政工程专业隶属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主要培养市政工程理论和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胜任教学、科研及工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立足于研究城市建设中急需解决的设计和应用问题。主要研究方向:①城市道桥设计理论与应用,主要研究城市地面以上交通基础设施设计和建造理论方法。② 城市地下工程理论与应用,主要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③ 城市水利设施优化及水资源合理利用, 以水的社会循环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水质和水量的运动变化规律和理论,及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以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和合理应用。 本专业具有一支实力雄厚、学历职称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硕士生导师7人,其中教授6人,3人具有博士学位。 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 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隶属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主要培养桥梁和隧道工程理论和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胜任教学、科研及工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立足于解决大型桥梁和隧道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主要研究方向:①桥梁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控制,主要研究桥梁结构设计中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桥梁施工的理论与控制技术。② 桥梁振动控制,主要研究大型与新型桥梁结构振动控制理论与控制技术。③隧道及地下工程新技术与环境控制,主要研究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施工新技术和施工环境安全控制技术。④ 隧道稳定性理论,主要研究隧道稳定理论和稳定性控制技术。⑤ 超前地质预报,主要研究超前地质预报与物探仪器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和超前地质预报与隧道施工地质新理论、新技术。 本专业具有一支实力雄厚、学历职称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36人。其中教授22人,26人具有博士学位。 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隶属于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主要培养道路与铁道工程理论和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胜任教学、科研及工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立足于道路与铁道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主要开展道路与铁道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及管理等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①勘测设计信息化与GIS应用技术,研究公路、铁路的现代勘测设计技术。②道路与铁道工程设计理论,研究路基设计技术、新型路面结构、新型路面材料以及路基路面的设计理论。③高速铁路与公路施工及监测技术,主要研究客运专线、高速重载铁路、高等级公路的特殊路基、加固方法与施工技术,公路铁路噪声产生机理、监控监测技术、车路耦合动力学振动分析以及噪声环境控制。④道路与铁道工程建设管理,重点研究建设方的建设管理问题以及施工方的企业管理、工程管理的新思路、新机制。 本专业具有一支实力雄厚、学历职称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8人,其中教授18人,18人具有博士学位。 085213 建筑与土木工程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扎实系统的基本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应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运用先进技术和方法解决在实际工程中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及维护等方面的问题、能独立担负实际工程的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有:桥梁与结构工程设计理论与应用;桥梁与结构工程施工与监控;隧道工程施工与安全技术;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与环境控制技术;岩土工程治理与防护;路基工程关键技术。 本领域具有一支实力雄厚、学历职称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60人,其中教授37人,35人具有博士学位。 085224 安全工程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安全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开拓创新精神、具有在安全工程、公共安全管理等领域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有:安全系统工程与系统管理;产业安全技术及风险评价;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爆炸安全理论与技术;岩土灾害发生机理与防治;环境安全控制及工程。 本领域具有一支实力雄厚、学历职称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硕士生导师10人,其中教授6人,7人具有博士学位。 080201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本专业是集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制造、绿色制造、先进机械装备设计及加工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学科专业。本专业点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其中有省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若干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整个学术队伍学历层次高,后备力量强。近年来,己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有10余项项目获省部级奖励或国家专利。正式出版教材6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录20余篇。目前,有10余项纵、横向科研项目在研,科研课题来源广泛,科研经费充足。本专业具有四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卧式数控车削中心、三维扫描仪等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检测仪器,具有稳定的产学研基地和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为研究生的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是将机械学、电子学、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工程应用学科,着重培养既有扎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又掌握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理论的机电系统集成技术,能从事现代机电系统研究开发、应用及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研究方向:机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传感与测量技术、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 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2人,发表论文共3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共7部,获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9项。近三年内支配科研经费合计601.5万元,平均每年200.5万元,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10项。 本专业有机电系统监测与控制、传感器与自动测试系统等6个实验室,拥有各种先进的测控仪器设备,总资产达800多万元。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本专业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教授9人,本专业注重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多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计划及省部级等科研项目20多项。曾获得过国家及省部级多项奖励,在国内外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50多篇,其中SCI、EI、和ISTP检索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共8部。 080204 车辆工程 车辆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汽车、机车车辆、军用车辆及工程车辆的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车辆电子控制技术、车辆状态监控与智能诊断、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等。 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是河北省重点学科。现有硕士导师中教授6人,副教授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6人。近5年来,发表论文100多篇,被EI、SCI收录论文30多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5项。 车辆工程实验室2008年以来,在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资助下,实验室硬件建设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新增设备如激光扫描测振仪、模态激振系统、车辆远程自动驾驶系统、单体泵电控柴油机、高压共轨柴油机、DSPACE开发系统、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性能试验台等均为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新增仪器设备总价值1011.2万元。 目前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总装备部等各级科研项目10余项,项目经费充足。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是应用现代物理、控制理论、电子学、信息学和计量学,研究被控对象的信息提取、转换、传递与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学科。检测技术研究如何将各种反映被测对象特性的参数按照一定的对应关系转换为易于传递的信号。自动化装置涉及测量与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变送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研究方向:在线检测与虚拟仪器、传感技术及信息处理、现场总线仪表和现场总线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检测技术与系统。 本专业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2人,发表论文共15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25篇,获国家级奖l项,获省部级奖共7项。本专业有检测技术与系统专业实验室,拥有各种先进的测控仪器设备,总资产达800多万元。 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本专业主要从事供热及建筑节能技术、新能源及高效燃烧技术、空调及热工设备的节能技术、洁净空调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8人,研究生导师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名。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攻关、建设部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工程等课题30余项。曾获得省、市级奖励8项,发表高质量论文200余篇,主编教材和专著10部,承担多项校企联合攻关课题,成功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拥有完整的实验室和先进的实验设备,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在长大隧道通风、建筑节能、新能源及高效传热、空调及热工设备节能、特种燃烧设备开发、城市能源结构调整和改善居住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082304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载运工具包括机车车辆、汽车、船舶和航天器。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我校载运工具主要研究机车车辆、汽车的系统动力学与控制;安全可靠性;运行监测、诊断理论和维修技术;运行仿真运行自动化与电子控制;智能工程理论及应用。 我校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现为河北省重点学科。依托交通环境与安全工程研究所,该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教学团队,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8人。近年来,共完成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种科研项目60余项,发表论文36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目前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及其它项目20余项,体现出该专业具有很高的的科研水平和很强的科研能力。 本专业拥有的“交通安全与控制”实验室为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下设振动与噪声控制、测控技术、车辆工程等专业实验室。实验室拥有国际先进的实验设备,其中包括大、中型电动振动台、德国激光扫描测振仪、美国MTS材料试验机和多功能液压实验台、德国BBM噪声源识别分析系统等各种实验设备,将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085201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领域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机械装备和生产制造技术。机械工程领域硕士要求掌握现代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和方法、现代制造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和方法、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检测诊断技术、实验技术、机械性能分析技术、使用维修理论及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养具有产品开发设计能力、生产工艺设计及实施能力、生产设备检测诊断、管理及使用维修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有: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工程机械。 本领域现有教授24人,副教授16人,近三年发表SCI、EI、ISTP收录的论文12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7部,获国家级奖7项,获省部级奖2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计划及省部级等科研项目60余项。 085236 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是某一工程领域和管理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工程技术领域。工业工程硕士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工业工程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培养能运用多种专业知识的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创新和决策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工业工程硕士应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某—门工程专业知识和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懂得现代工程经济和现代工程管理理论,掌握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并能综合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主要研究方向有:工业工程理论与技术(包括人机工程理论、人-机-环境系统的设计和改善方法与技术、系统优化与仿真理论及技术等); 生产及制造系统工程(包括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现代制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现场管理与优化等);现代经营工程(包括成本工程、企业集成与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网络化等);人因工程(包括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 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7人,其中有省学科带头人2人,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形成一支学术水平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近几年来,己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有10余项项目获省部级奖励或国家专利,发表学术论文 80多篇。目前,有10余项纵、横向科研项目在研,科研课题来源广泛,科研经费充足。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旨在培养既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是实践能力、能够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和从事相关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以研究工程管理为主。本专业现有正、副教授18人,导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本专业研究经费充足,实验设备等技术基础雄厚,在工程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一批学术水平高、应用性很强的科研成果,其中包括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成果。在工程项目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并形成稳定研究方向。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报考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120201 会计学 会计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学术作风、掌握本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实事求是、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身心健康的高级专门人才。 会计学专业有正、副教授14人,导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师资力量雄厚,形成了科研、教学的合理梯队。导师队伍均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在会计理论与方法、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理论与方法等方向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部分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会计学专业有会计模拟实验室面积100平方米、会计电算化实验室面积100平方米,财务管理实验室80平方米,实验设备50多万元,完全能够满足硕士培养的要求。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报考我校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20202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层次管理人才,要求毕业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较高的管理艺术和手段,因而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和管理案例教学。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本专业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四个研究方向:企业经济分析与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 本专业现有正、副教授19人,导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出版学术著作15部,发表论文520余篇,被EI 、ISTP收录13篇。获省部级奖励6项,近5年内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以及省部级课题、横向课题32项,拥有科研经费总额达520多万元。 085240 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以物流系统为对象,具体研究物流系统的资源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控制、经营和管理的工程领域,是管理工程与技术工程的结合,它与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环境工程、机械工程、工业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 物流工程领域着眼于工程建设、制造企业和社会流通等领域的物流信息化和物流自动化等方面研究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本专业以学校特色专业为依托,旨在培养满足企业与社会各个方面所需的应用型、复合型的物流管理高级人才。 本领域现有正、副教授40余人,博士30余人。主要包括以下方向: 物流规划与布局设计、物流信息系统、物联网、材料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运输与仓储管理。 085239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集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工程领域,它采用方法论、系统论、组织论的思想和方法,根据项目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对项目的实施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工作,顺利实现项目目标。项目管理专业主要培养从事项目决策、计划、实施、评估等项目全寿命期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项目管理以工程项目和其它企业管理项目为研究对象,在经济学、管理学和工程学等学科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工程领域。项目管理需要综合应用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知识和相关法律,结合工程技术的手段和方法,主要解决工程项目实践中的管理问题。因此项目管理面向工程实践,具有明显的技术加管理的特征。本专业现有正、副教授34人,导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有:1、建设工程管理; 2、会计及财务管理;3、工程经济及造价管理; 4、企业管理;5、金融及贸易管理; 6、项目综合评价及分析。 125100 工商管理(MBA) 工商管理(MBA)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社会责任感及创新精神,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技能,适应企业管理部门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的高层次管理人才。经济管理学院是铁道部指定的项目经理培训基地、原建设部造价工程师培训基地和国家职业经理人培训基地,学院坚持面向社会、服务铁路、理工结合、办出特色的方针,为各大中型企业培养了大量管理人才,并在管理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专业现有正、副教授40余人,博士30余人。设有六个方向:市场营销与物流管理、金融与国际贸易、会计与财务管理、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公共事业管理。欢迎广大考生报考我校工商管理(MBA)专业硕士研究生。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主要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两个研究方向,着重培养适合于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学校等领域,从事理论宣传、理论研究、政治思想工作和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高层次人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7人。近五年来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7篇;出版专著、教材8部;承担省、市(厅)、学校各类课题20项;获省部级奖励4项,市(厅)级奖励4项。目前正在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市(厅)级项目7项。本专业现有6名导师,拥有中外藏书15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70余种、以及专用阅览室等培养条件。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三个研究方向,培养能够胜任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党政群团工作、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5人。近五年来出版学术专著7部,教材5部,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获省部级社科成果奖6项,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河北省社会科学成果奖等多项。目前正在承担国家、省部级等科学研究项目8项。本专业现有9名导师,具有良好的教学与研究条件,有中外文藏书15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70余种。 0823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本专业是研究铁路、公路以及城市交通的信息采集、处理、管理与控制的基本理论,以及信息和控制技术在交通运输中应用的新兴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1、交通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研究交通运输信息的标准化;信息采集与处理;信息发布与共享;信息管理与挖掘。2、道路交通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高速公路、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的运行控制与智能化问题。3、交通系统仿真理论与技术,研究宏观仿真、微观仿真等交通仿真理论、技术与应用。 本专业现有导师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实验室拥有多台套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软件系统可供研究生使用。图书资料齐全,学术交流广泛。欢迎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工程等专业同学报考。 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是研究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的新兴交叉学科,我校该专业研究方向为:1、交通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城市交通、公路交通及综合运输的规划理论与实用方法。2、交通设施优化设计理论:主要研究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公路交通设施的安全、舒适以及高效化设计的理论问题。3、交通系统安全管理:主要研究道路交通系统安全的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 本专业现有导师11人,其中教授4人,教授级高工2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专业实验室拥有多台套交通流检测、交通安全设施检测等实验设备,以及交通运输规划和交通流仿真系统软件可供研究生使用。专业图书资料齐全,学术气氛浓厚。欢迎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土木工程、管理工程等专业的考生报考。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 本领域研究范围涉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与养护管理,以及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交通运输信息化等内容,并以高速重载铁路、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为研究重点。培养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承担交通运输部门相关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有:高等级道路与铁道工程设计与施工;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与控制;轨道交通综合技术与交通信息化;交通运输组织与运营管理。 本领域师资力量雄厚,培养条件优良。现有导师3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13人。实验条件好,图书资料丰富,学术交流活跃。 080502 材料学 材料学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材料设计、结构性能预测、材料制备和材料性能综合优化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历经10余年发展,逐渐形成了智能材料及工艺、新型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树脂基复合材料等特色鲜明、具有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本专业现有教授14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0人。材料实验中心为河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面积3000多平方米,拥有透射电子显微镜、大功率光纤激光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真空淬火炉、真空感应熔炼炉、压汞仪、冻融仪、综合热分析仪、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大型精密教学科研设备30余台套,总值2000余万元。本专业藏书5.7万册,期刊88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河北省高等学校冶金材料教育创新高地,拥有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两个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近年来承担含国家973项目、国家十一五重点科技支撑项目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被SCI、EI收录的文章100余篇,聘请多位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并与其它高校联合培 085204 材料工程 材料工程领域涉及材料的加工制备、质量的改进、使材料成为人们可用的器件或构件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工程规划、工程设计、技术经济管理等工程知识,并与土木工程、冶金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电气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历经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金属材料与加工、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等特色鲜明、具有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 材料工程领域现有教授14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0人。材料实验中心为河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面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河北省高等学校冶金材料教育创新高地,拥有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两个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近年来承担含国家973项目、国家十一五重点科技支撑项目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被SCI、EI收录的文章100余篇,聘请多位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并与其它高校联合培 080804 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 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专业密切结合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紧跟国际科技前沿,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负荷的系统仿真与补偿,测控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及模式识别,在计算机测控和DSP领域有独到的科研优势。 本专业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13人,青年骨干教师10余人。河北省高校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河北省优秀教师1人,博士、硕士20余人。 近年来本专业承揽纵、横向科研项目40余项,12项科研成果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获国家、省部级奖项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本专业的电子工程实验中心为河北省示范中心,建筑面积2000余平米,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试验手段,其中中美联合DSP方案实验室为国内100所与美国TI的联合实验室之一。 085207 电气工程 电能作为现代最主要的二次能源,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电能的生产和传输已形成了“电力工业”,其运行与管理科学的科学技术含量正在迅速提高;同时,电能的生产、传输、使用及其控制设备,也在不断地发展或更新,向智能化、成套化、高效能发展,逐步与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相结合,形成新型的电工技术与设备,电气工程在国民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1、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研发制造;2、电气自动化领域的测控技术;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技术;4、电气工程中的信息技术。 本领域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13人,青年骨干教师10余人。河北省高校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河北省优秀教师1人。博士、硕士20余人。 近年来本领域承揽纵、横向科研项目40余项,12项科研成果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获国家、省部级奖项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本领域的电子工程实验中心为河北省示范中心,建筑面积2000余平米,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试验手段,其中中美联合DSP方案实验室为国内100所与美国TI的联合实验室之一。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专业为河北省重点学科,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作为博士学位授予权支撑学科进行立项建设。主要在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计算机检测与控制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立足本专业发展前沿,加强与相近和相关学科专业的相互渗透,培养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型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现有长江学者1名、教授18名、副教授26名, 其中博士14名。近五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目前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在研项目21项,涉猎我国航空航天高端研究领域,科研经费1650多万元;公开出版著作、教材 50部,发表学术论文 400多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140余篇。 本专业授予工学硕士学位,设置的专业课主要有:算法设计与分析、知识感知与数据处理、方法论、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网络服务器管理、软件工程、计算机控制理论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操作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安全技术。拥有河北省电子信息教育创新高地,河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建有软件工程实验平台、计算机硬件实验平台、数字媒体实验平台、网络工程实验平台、工程计算与仿真实验平台、虚拟现实实验平台、教学研究实验平台和网络存储与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设备总资产1000多万元;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共建实验室一个。 078401 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学科。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技术学专业已成为我国近年来倍受关注、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本专业授予理学硕士学位,主要设有:网络教育及支撑技术研究、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智能教学系统研究、教育信息管理4个研究方向。 现有长江学者1名、教授13名、副教授14名,拥有计算机实验中心和数字媒体实验平台、网络工程实验平台、虚拟现实实验平台、教学研究实验平台、网络存储与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验室面积超过4800平方米,设备总资产1000多万元。近五年,获省部级奖励 10项。目前国家级、省部级在研项目22 项,科研经费1100多万元,公开出版著作、教材 25部,发表学术论文 300多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52篇。 本专业设置的专业课主要有: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研究、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方法论、智能教学系统、虚拟现实与动画技术、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远程教育、程序设计技术、人机界面设计、新媒体技术。 085211 计算机技术 本专业为河北省重点学科,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作为博士学位授予权支撑学科进行立项建设。主要研究方向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管理、工程信息管理、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工程与信息安全。 现有长江学者1名、教授18名、副教授26名, 其中博士14名,工程硕士校内导师22名,工程硕士校外导师12名。近五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目前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在研项目21 项,涉猎我国航空航天高端研究领域,科研经费1650多万元。公开出版著作、教材 50部,发表学术论文 400多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140余篇。 本专业拥有河北省电子信息教育创新高地,河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建有软件工程实验平台、计算机硬件实验平台、数字媒体实验平台、网络工程实验平台、工程计算与仿真实验平台、虚拟现实实验平台、教学研究实验平台和网络存储与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设备总资产1000多万元;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共建实验室一个。 080102 固体力学 固体力学专业有教授6人,副教授2人,其中博导2人,博士7人,师资力量雄厚,梯队合理。导师队伍均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在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的力学行为、新型材料的变形与断裂、计算固体力学等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近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国卓越研究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0多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创新团队支持项目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6项(其中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 力学实验室面积15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近千万元,能完全满足硕士生培养的要求。本专业招收复合材料力学、工程断裂力学、智能材料结构力学、结构分析及其工程应用等方向的研究生。 080104 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专业有教授8人,副教授3人,其中博导2人,博士8人。本专业注重基础理论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在高性能材料及结构的力学行为、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工程结构方针分析、施工力学与安全性分析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近5年获省部级奖2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80多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8项,主持或参加横向课题20多项。 工程力学实验室面积15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近千万元,能完全满足硕士生培养的要求。本专业招收复合材料力学行为、桥梁结构施工控制、材料或结构中缺陷识别等方向的研究生。 070104 应用数学 应用数学专业有教授11名,副教授9名,师资队伍雄厚,导师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多场藕荷数学问题与理论、数学物理方法及可积系理论、孤立子理论及应用、常微分方程稳定性研究及非线性动力学研究、非线性泛函及应用、可靠性数学及应用等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先后在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际著名杂志发表论文300多篇,有40多篇论文被SCI、EI收录,目前承担有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 081903 安全技术及工程 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主要研究结构健康监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结构健康诊断与安全评估、既有结构性能评估与控制技术、大型施工机械安全技术与工程等。近年来,在桥梁工程、矿山工程、大型施工机械、监测技术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技术成果。该专业可招收土木、交通、机械、力学、电子、计算机及材料等相关专业的考生。 本专业实验条件完备,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为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具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指导教师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40多篇,其中有40多篇分别被SCI、EI或ISTP收录;先后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点建设中的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包括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数十项重大科研成果。 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隶属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主要培养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领域的高级人才,能够胜任教学、科研及工程技术开发与管理工作。主要开展桥梁、隧道、线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在自然灾害、地质灾害及战争破坏下的易损性研究,应急工程结构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交通基础设施抢修抢建理论及工程技术研究,浮体结构水动力学研究。结合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国防交通战备建设项目,承担多项省部级课题,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 本专业具有一支实力雄厚、学历职称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其中教授5人,5人具有博士学位。 |
[发布者:yez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