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从规范招生入学秩序、完善招生入学政策等方面向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10项要求。规范招生入学秩序、完善招生入学政策、加快薄弱学校建设、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发展民办教育、加大舆论引导力度、持续做好专项治理、健全完善督导制度、务求每年有新成效。
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以及校际之间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等的差异,形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进而衍生出择校乱收费现象。要想上好小学、初中,就得付出相应的费用,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义务教育竟成为金钱的“义务”。
不管在哪个国家,优质的教育资源总成为人们竞相争取的对象,倘若放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这是正常现象,优质的教育资源本就是学校吸引生源的资本;而放在义务教育阶段下,却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何谓义务教育?这种教育义务性的承担者不仅仅是适龄儿童以及家庭,更重要的承担者理应是国家和学校。对于学校而言,所承担的义务应当是为适龄儿童提供最优质的教育,以促进其发展。而今,学校却堂而皇之地“明码标价”,将自己的义务与责任丢至一边,着实讽刺!
看看如今“水涨船高”的择校费,让家长们何等的无奈!家长们尽心尽责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奉行着“不读书,便没有出路”的原则,为了让孩子接受最优质的教育,倾其所有。义务教育对于学校理应承担的义务,已然渐行渐远。人们开始习惯义务教育的重新定义——一种非免费的甚至是高消费的教育,早早地为孩子准备好择校的费用。原因很简单,好学校能提供优秀的师资、优质的教学、优良的环境,“优”成为学校的价格标签。对于家庭来说,昂贵的教育费用让其不堪重负,但仍然为选择好学校而省吃俭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配置,反成为“名校”炫耀的资本,要想读好学校,家长们就得理所应当地拿出“诚意”。
对于学校,收取择校费也存在着些许难言的无奈。要成为“名校”,就得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优质的教育资源从哪里来?在国家并未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前提下,财政拨款多数时候只能维持学校的基本运行,想要正常运作亦或更好地发展,学校就得自己想办法。家长们愿意为优质教育资源买单,学校自然乐于接受,毕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需求便会有市场!
要彻底地消除择校费,结束家长与学校难言的无奈,还义务教育真实的“义务”本质,就要严格履行新义务教育法,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对学校在资源、政策上进行公平的分配,不得有政策、资金、资源的倾斜。但对于这样的规定,实施起来恐怕也有诸多的无奈吧。 |
[发布者:dongdong] | |||
|